本报记者于虹
效法传统
提起张会明很多宝鸡人也许会有些陌生,但是说起他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市区许多建筑物上的题字,如“市民中心”“宝鸡体育馆”“宝鸡市中心医院”“宝桥小学”等都出自他手。张会明的颜体榜书以儒雅端庄、圆润劲健、参差错落、浑然天成见长,他被誉为“榜书状元”,其作品更是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奖。
近年来,拿起毛笔习书练字的宝鸡人越来越多,从幼童到老人、从个人到家庭、从校园到社区,在社会各个层面涌起学习书法的热潮。很多初学者,都会有疑问:如何才能进入书法之门?
张会明说,所谓书法,有两种含义,一为写字之法,一为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由两个要素组成:秀美的字以及高雅的文字内容。要进入书法之门,必须向传统学习,扎扎实实临摹古人的碑帖,这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
那么,该先学哪位古人的作品?张会明表示,古人的优秀碑帖浩如烟海,学书法者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取。爱好取决于欣赏水平,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水平,要靠日积月累,要多读多看古帖。学习书法要掌握三个要素,一是笔画,二是结构,三是章法。三者中,章法最难。章法对行书、草书尤为重要,对真、隶、篆等书体则稍轻一些。章法的学习主要靠领悟、自悟,临摹次之。因为临摹有局限性,临摹这一幅作品,如果要写其他内容的作品就无从下手了。
勇于创新
张会明说,对于已经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来说,学习书法,临摹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字写好,写出自己的风格来。把某人的字写得很像,说明功夫深,值得肯定,但还未达到最终的目的,所以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
那如何才能有自己的书法特色?张会明说,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的变化。书法的进程中有两个层面,一是技能的层面,即写字的技能技巧,这是一个初级的层面,这个层面容易学到手。第二个层面是文化修养和思想的层面,这是高一级的层面。一个人要想成为有造诣的书家,必须在第二个层面上下深功夫,这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来。书法从根本上说是写思想写修养。如果只停留在技巧层面上,也可能字写得很好,但只是一个写字匠,难以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张会明表示,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古之书法大家,无一不是饱学之士。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书家,必须多读书,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这是一个漫长的润物无声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对于网上频繁出现的“丑书”,张会明说,书法是供人民大众欣赏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就要写得使人容易辨识。如果一幅书法作品开头的字迹就难以辨认,就很难使人有耐心读下去,也就失去了使人欣赏的机会。要始终明白,书法除了欣赏其优美的造型以外,还有一个教化人的功能。如果人们都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内容,教化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书文统一
有了一定书法功底的市民常常会有一些困惑,经常会有人让其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这时自己该书写什么样的内容?张会明说,写书法作品,要尽量做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举个例子,如果写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就要用雄浑奔放的颜体大楷;写李清照的词,就要用赵孟頫、欧阳询的秀美、巧妙、圆润的书体。同时,也要做到字体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公共场所写字,就要写得雄壮大气;为家庭居室等处写字,则应写温润一些。
除此之外,写字的内容,要根据接受的对象不同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人,要选择不同的内容。从年龄上看,要区分老年和青年;从职业上看,要区分知识阶层和劳动群众;从性别上看,要区分男女。总之,要看接受对象,选择不同的文字内容。
写字从风格上讲,还要顾及所书写的内容。一般来讲,如果书写的内容偏重于抒情和欣赏,有较高的艺术性,那就要用行书或者草书,这样可以写得张扬一些、夸张一些。如果所写的内容偏重哲理性、知识性,就要写得工整一些,易认易读,使人看得懂,容易读下去,从中受到教益。否则,就达不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