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勋,1961年生于陕西凤翔,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艺术指导,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他主攻须生,代表剧目有《周仁回府》《赵氏孤儿》《打镇台》《放饭》《斩铫期》等。1988年获西北五省区戏曲电视大赛一等奖,1992年获全国戏曲小品大赛一等奖,2002年获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谭建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秦腔须生演员。”著名秦腔史研究专家王正强曾这样评价谭建勋。谭建勋的变脸、扎势、帽翅、抻须、甩发等硬功扎实精彩,他还善于用嗓,知道在何时何地用情用声,在众多秦腔须生演员中独树一帜。作为唯一从甘肃“省秦”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梅花奖”演员,谭建勋一直刻苦好学,为人谨慎低调;作为一名从西府走出去的秦腔名角,谭建勋一直心念家乡,难忘故土亲人。
学戏要刻苦,不能懒散
谭建勋在凤翔县董家河乡(今属范家寨镇)长大,他是在祖父的笛子和二胡声中踏上艺术之路的。
孩童时的谭建勋聪颖、乐观,最喜欢的事就是缠着祖父给自己吹笛子、拉二胡,他觉得每一支旋律都格外动听。或许是艺术上有天赋,一次,谭建勋看到县剧团的秦腔演出,舞台上演员穿着各色戏服、画着五彩脸谱、唱着不同腔调,深深地吸引了他。回到家,他不由得哼唱起来,让家里爱听戏的祖父和父母大为惊喜。
1975年,谭建勋上中学时,学校要参加全县中学文艺会演,他和同学们表演了现代戏《杜鹃山》选段。演出中,饰演雷刚的谭建勋一亮嗓,就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没想到的是,台下坐着凤翔县艺校的专业老师,他因为嗓子好、形象佳,被破例招进专业学校。
得知凤翔县艺校向谭建勋抛出橄榄枝,全家人满是欣喜。进入艺校前,祖父把谭建勋叫到一旁,嘱咐他要好好学戏,不要怕吃苦。从那一年起,谭建勋正式踏上专业戏剧的求学之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表现优异的谭建勋被选入甘肃省靖远县秦剧团工作。谭建勋并未因为有了稳定工作而疏于练功,他每天依旧早起练习吊嗓、念白、腿功、腰功、虎跳等。因为戏路宽、基本功强、唱腔有感染力,谭建勋很快在团里挑起了大梁。
1988年,西北五省区戏曲电视大赛在咸阳举行,谭建勋以秦腔《斩铫期》选段参赛,斩获一等奖;也因为优秀的表现,谭建勋被甘肃省秦剧团相中,借调入团。
唱戏要讲究,不能将就
进入甘肃省秦剧团后,谭建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加省上组织的全国油田慰问演出。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他随剧团走遍了全国各地大小油田,在基层的演出让他得到了锻炼,也让他了解了观众的需求,不断成长进步。
从入行那天开始,谭建勋一直记着师傅送给自己的一句话:唱戏要讲究,不能将就。这句话也一直在鞭策他成长。2001年,他主演的新编历史剧《飞将军李广》一举夺得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说到自己“摘梅”的秘诀,谭建勋说,就是“要讲究,不能将就”!
为了使角色更丰满、剧情更精彩、节奏更明快,来自上海的编导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按照观众的审美情趣,对《飞将军李广》的剧本进行创编。“千般荒谬一道令,塞草瑟瑟掠狂风,七窍生火炼五内,一腔怒气腾九重……”一开场,激昂高亢的唱腔,表现出李广将军的无奈和悲怆。
决赛前,为防止发生意外状况,谭建勋和剧团演职人员将服装、道具、音响、灯光认真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决赛当晚,饰演李广的谭建勋以威武的扮相、高亢的唱腔、精湛的武功赢得现场观众声声喝彩。回忆起当晚的演出,谭建勋至今还很激动:“克服了身体的疲惫,在表演中,我听到观众席上一次又一次响起掌声,心里十分感动。”
2001年11月9日,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当天,谭建勋登上领奖台,接过奖牌后,心中满是感慨。他连说三句“感谢”:感谢妻子为照顾家庭,从台前走向了幕后;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在戏曲道路上,帮助过自己的良师益友……
“摘梅”之后,谭建勋更加勤奋好学,他深知,艺术之路没有止境,而他永远是个小学生。
演戏要用心,不能浮躁
《满江红》中,他是一身正气、威武洒脱的岳飞;《西京故事》中,他是坚韧、纯朴、肯吃苦的罗天福;《李十三》中,他是执着为民写戏,最后以身殉戏的李芳桂……从传统戏、现代戏,到新编古装剧,谭建勋逐渐成长为一个多面手。
2008年,谭建勋从甘肃省秦剧团调回故乡陕西,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先后领衔主演《满江红》《西京故事》《李十三》《周仁回府》《赵氏孤儿》等剧目,成功饰演了岳飞、罗天福、李芳桂、周仁、程婴等角色。
在谭建勋出演的众多剧目中,《李十三》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唯一一部清装戏。该剧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创排,编剧谢迎春创作,谭建勋领衔主演,也是将秦腔和碗碗腔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李十三》是以陕西省历史文化名人——清代剧作家李芳桂的人生命运为线索,讲述了李芳桂从为民写戏到以身殉戏的故事。碗碗腔是陕西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李芳桂一生致力于戏文编创和碗碗腔的继承与革新。
谭建勋怕演不好戏,就多下功夫努力学、努力练,让台上的自己能禁得住台下观众的审视。正式演出《李十三》前,谭建勋准备了一个多月,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琢磨李芳桂的性格特点,想把人物内心的情感演出来。谭建勋说,要演好李芳桂,既不能太传统,也不能太现代,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这样才能让角色打动观众。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李十三》与广大观众见面。在首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谭建勋精湛、纯熟而又饱含深情的表演,与高昂激扬的秦腔、优美婉转的碗碗腔完美结合,感染了全场观众,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从学戏至今已44载,谭建勋视艺术为生命,他以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精粹为己任,以服务观众、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追求,就像他常说的那样:“秦腔给了我一生,我将一生交给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