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笔墨间的智慧与修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俊哲的书法艺术




  支荣慧 于虹
  虚与实的结合
  1963年,陈俊哲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1985年,他考入宝鸡师范学院(今宝鸡文理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陈俊哲说,人生除过懵懂少年时期,从大学算起的话,那他人生和事业的起步就在宝鸡。因此他常说宝鸡是他的第二故乡。
  陈俊哲从小就酷爱书法,临摹了不少名家作品,楷、隶、行、草、篆五体均有涉猎,其中最让他引以为豪,获得书坛名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广泛认同、称赞的则是他的草书。
  “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调和的方法。陈俊哲的行草,对黑白之间的关系调配得很到位、拿捏得十分好,不太黑,所以不见墨气一团,气不闷;亦不太白,所以不显凋疏空旷,气不懈。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曾说:“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邓石如认为作书,既要注意字形笔画的密(实)处,也要注意到笔画间及行间的疏(虚)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这也是陈俊哲草书作品所坚持的理论,“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线条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他的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
  快与慢的变化
  草书与其他书体不同,笔法建立在速度之上,运笔的提按、使转、速度和节奏千变万化,但始终沿着一条规则运行。东汉时期书法家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刻意遏止。“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一。陈俊哲的草书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他的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地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宣纸上表现出动态美。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说:“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运笔的精熟中来。陈俊哲的草书,从不忸怩作态,因为心无挂碍,所以一任自然。他起笔陡峻、行笔充实、转笔畅达,气势通篇贯通,落笔大胆而果断,诸法兼备,自然生韵;方圆顿挫恰到好处,收笔时更是一种力量的表现。所以,欣赏陈俊哲的书法作品,似在午后的一安静角落,几个人围坐,品一泡大红袍茶,泡至三四泡时,茶的精华才释放出来,清香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刚与柔的交融
  从古至今,凡是精品佳作,除了作品本身外,还需要书法作者本人内在的修养。所以陈俊哲很注重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境界。许多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书法理论的独到见解上。
  陈俊哲认为,书法须能“整”、能“活”、能“逆”。他说:“东晋书法家卫铄在书法论文《笔阵图》中提到,‘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清代书法家程瑶田也总结‘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用笔能‘尽一身之力’,形成‘整劲’,乃取得高质量点画的前提。笔力孱弱的原因多是不得‘尽一身之力’,立志学书者不可不察。”
  如何运笔显出书法的灵活与美?陈俊哲认为,活的前提是松,包括意念放松和肢体放松,首先是意念松。正如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所言“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惟身心俱松,上下协调,意在笔先,笔随意走,随势赋形,翰逸神飞,方能使笔力无所不在。他用开车举例子,运笔之“逆”,如同车之下坡挂挡,有齿轮咬合,在车子向下前行的“顺劲”中,又有向后的“逆劲”相对抗,不致使车子失控。写字也一样,没有纸咬住笔毫的“逆劲”,一掠而过,留不住笔,就会直率、飘浮和油滑。
  陈俊哲说,整、活、逆三者,“整”是笔力之前提,运笔“未尽一身之力”,则力怯;“活”是得笔力之关键,身心僵滞,则力死;“逆”是笔力的核心内容,没有逆势阻力,则失力。笔力的形成是运笔整、活、逆三者的统一。
  1992年,陈俊哲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宝鸡,但他对第二故乡的情怀始终如一。他说,宝鸡是炎帝故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宝鸡充分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培养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水平文化人才,促进宝鸡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大提升,推动宝鸡社会、经济、文化不断繁荣。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