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村村都有好风景 天天都是好日子
——70年来宝鸡农民的生活发生巨变






  

本报记者周淑丽

  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小楼房,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如今,走进西府农村,扑面而来的不仅有清新的空气,还有如画的风景。农村人吃穿住行有品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就医上学保障好,让人切身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70年发展,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让农业强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89.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36元。
  从画在墙上到人在画中
  曾经,西府农村人喜欢在墙上贴年
  画,除了有传统的人物画、故事画,还有很多风景画。土坯房的泥墙上,一张张色彩艳丽的风景画,给陋室平添了几分韵味,画中绿树掩映、青山巍峨、庭院优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画上的场景正是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走进农村,气派的小楼房,平整的水泥路,景色优美的小游园、小广场,农村人已经实实在在把生活“搬进”了墙上的风景画中。
  陈仓区东关街道双碌碡村是全国生态文化村,过去该村和许多农村一样,家家门前有“三堆”,环境堪忧。近年来,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改善居住环境。经过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如今的双碌碡村是出了名的风景村。村道旁松柏挺拔、翠竹摇曳,家家门前干净整洁,中心广场有色彩鲜艳的各种花卉、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水池中还有睡莲,显得秀美典雅,一幅人在景中的美好画面。很多慕名来参观的人都说:“这里就是一座大花园,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太幸福了。”
  双碌碡村只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70年来,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农村人自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许多农村人骄傲地说:“我们村比城市还要美,有广场、有公园,住着小楼房,生活比蜜甜。”据我市相关部门统计,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村庄道路、路渠绿化率达到90%,已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市级美丽乡村170个、县级美丽乡村300个,我市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靓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建民老家在眉县,他二十出头时招工到我市一家医院当锅炉工。回忆起30多年前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他最难忘的就是缺吃少穿,衣服经常穿别人不穿的,吃的饭是玉米面窝窝头,过年才能吃上肉,那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上白面馍、穿上新衣服。当年他跳出“农门”,让村里人很是羡慕,而如今许多城里人,却更羡慕农村人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吃白面馍、穿新衣服早已是平常事。现在农村人追求的是吃品质、吃健康,穿衣服也讲究搭配,甚至比城里人还赶时髦。张建民说,近几年回老家参加了几次红白喜事,发现农村人吃得越来越讲究,很多人子女结婚、娃满月,都在大饭店招待,传统的鸡鸭鱼肉有,城里时兴的海鲜也不少,就算是平时在家吃饭,桌上也常有肉,南方水果和海鲜也不时能看到,家里冰箱、空调、液晶电视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农村人生活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多元化经营转变,2018年,我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89.25亿元,比1949年的0.99亿元增长了291倍,粮食总产量达到132.54万吨,果品面积达到209.6万亩,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世界生态羊奶名城”和“中华蜜蜂之乡”,国内销售的猕猴桃每4个就有1个产自宝鸡。
  粮食的增产让农民不再为吃饱饭而发愁,果品面积的增大,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有更多资金去改善生活:盖新房、添家具、买轿车,近几年,农村人在城里买房的也不在少数。今年28岁的王鑫家在扶风农村,大学毕业后在宝鸡工作,在他的记忆里,城里有的东西农村都有,家人也早已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城乡差距越来越小。
  从改善硬件到提升软件
  生活好了,环境好了,我市农村的发展也从“改善硬件”步入了“提升软件”的新阶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推进农村文明建设。全市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10万多户、“好婆婆”“好媳妇”6800多人,建设“村村文明一条街”1360多条,成立道德评议小组和红白理事会1600多个,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6个、省级文明村镇63个、市级文明村镇230个,乡风文明得到了极大提升。
  金台区东岭村是我市最早一批富起来的村子。日子过好了、口袋有钱了,有些村民就把红白喜事越办越大。为此,村上专门制定了村规民约,其中包含懂法守法、厚养薄葬、热爱劳动、尊敬老人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不管谁家有红白事,必须预先向村上声明或提出申请,村干部一方面帮助主家料理事情,另一方面也监督各家节俭办事。
  “白事只待一天客,红事酒席不能超过40桌……”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经村民民主协商,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对红白喜事的操办标准进行了硬性规定,由专人负责,凡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村民铺张浪费的现象得到遏制。
  “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尊老爱幼孝悌彰风范,扶危济贫仁人毓子贤”……在眉县横渠镇豆家堡村,白墙灰瓦的村舍门前,一副副古风浓郁、意韵高远的楹联,彰显出村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
  乡风是乡村的气质,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如今在我市,许多村都有文化广场、文化墙,还建起了村史馆、村民活动室。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爱学习、懂科学的人多了,讲文明、促和谐的乡风吹遍了乡村的每个角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