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门办行政审批做减法
经过多年精简,目前我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大幅减少,“瘦身”了62%。而在7月30日,市政府发文明确将“22个部门的179项行政许可事项,作为市级第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交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集中审批”。
第一批划转事项占到了市本级可划转行政审批事项的66%,而且按照规定,各相关单位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移交划转工作,无论从力度上,还是时间上,都可谓前所未有。
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带来的正是高效的审批效率。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事大厅里,记者看到,这里同样正在以各种“减法”高效服务。
在环境安全综合窗口前,工作人员杨松岩正在工作,短短两周内,经他手受理出证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就达到350多个。谈及目前的工作,杨松岩直言,最大的感触就是便捷:“申请人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现在只需提供一张申请表、一份签署了身体健康的承诺书、两张证件照以及核验一下身份证,待安全知识考核成绩合格后,考核机构将申请人的相关信息推送到宝鸡市政务服务平台,审核人员通过网上进行受理审批,从而实现了‘零见面审批’。”
正是因为“减法”做得足够,所以企业和群众明显感受到了“快”带来的福利。同时,一些细节服务也在“快”字上做足了文章。比如说,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材料后,核发的审批证照甚至不需要申请者再到服务大厅来取,只要申请者愿意,市内一天,县区两天,市政务服务中心就会将证照通过邮寄方式,免费送达申请者。
全市一盘棋政务服务做加法
我市全面开启“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在行政审批流程上做“减法”的同时,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做起了“加法”,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的红利。不久前,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后,宝鸡福美斯特建材有限公司通过审核审批,顺利领到了我市第一张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的企业营业执照。该公司法人代表蔡立涛告诉记者,现在办理营业执照比以前方便多了,可以通过网上、微信申请,他就是在网上提交材料并经过审核后,只去了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一趟,不到一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又快又简单。同时,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还将涉及企业开办的工商注册、银行、税务、刻章等环节统一进驻,实现一站布局,流水线一次办理,进一步压缩企业办理时间,真是太便捷了。
群众和企业办事方便的背后,是政务服务做“加法”的功劳。以福美斯特建材有限公司“一个小时”就拿到企业营业执照来说,其背后,正是因为金台区按照政务服务事项一库汇聚和要素标准化、规范化,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在省、市、县三级四同的原则,对行政许可类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依托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实现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接件信息、审批信息和监管信息资源共享、良性互动。
记者在我市各县区采访时,发现各行政审批部门都在主动做“加法”,做实、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从建立“一对一”帮办代办,到针对堵点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再到开辟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全流程网上办理服务……一项项服务“加法”,正在释放出浓浓的暖意。
织就一张网市场监管做除法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正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据悉,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507个。然而,面对“瘦身”后的行政审批事务,各部门又该如何织就一张防护网,确保“缺章子”不缺“责任”呢?
面对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大量企业涌入市场,经营形式日趋多样化的态势,我市很多部门创新监管形式,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工作,清除一系列事中、事后监管中的问题。以投入运行的企业事中事后智慧监管云平台为例,该平台功能强大,不仅能实现数据共享、“双告知”认领、“双随机”抽查,还可以进行联合惩戒、信息公示和大数据分析,有效消除“监管盲区”。
今年下半年,市市场监管局还将对标“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达90%以上,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通过监督抽检、体系检查等手段,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守牢药品安全防线;落实特种设备属地监管、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坚决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持续推进打假治劣,对生活消费品、3C认证产品的质量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惩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商家。
记者了解到,7月下旬,我市还专门下发《宝鸡市集中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实施办法(试行)》等三个实施办法,构建审管信息双向推送机制,对行政许可现场踏勘、技术评审等工作作出了翔实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审批和监管的有效衔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新动作正是简政放权‘倒逼’的成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监管科科长贾源告诉记者,当事前盖章等“硬”权力被消减之后,各个部门就必须在事中、事后的“软”工作上下“硬”功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也让政府部门在向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中迈出了一大步。
声音
放管服打开市场活力之门
孙海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市场经济经历了深刻变革。如今,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所代表的“放管服”工作,正如同一把金钥匙,直指一些堵点、痛点,打开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门。
当下,我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和辐射力。如果把新增加的市场主体比喻成一粒种子,那么“放管服”就是用松土、施肥、剪枝等一系列动作,让这粒种子快速生根发芽、开枝长叶。
日前,涉及全市22个部门的179项行政许可事项,作为市级第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移交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集中审批。可以预见到,将会有更多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集中审批。这种将“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物理集中”向“化学融合”的做法,不但减掉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更让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一些部门虽然没有了审批职权,杜绝了以审代管,但他们的监管责任更重了。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要用一些部门的一时之“痛”,换取经济发展的长远之“利”。
“放管服”改革往深里推、向实处走,其初衷就是为了激发市场主体更大的活力和动能。无论精简审批事项,还是优化流程、压减办理时间,都将在各个领域极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这对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六稳”方针,尤其是“稳投资”和“稳预期”,将产生巨大的杠杆式作用,这无疑是宝鸡之福、民生之福、社会发展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