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秦饰演的包拯 张兰秦(右)与青年演员交流 化妆 准备演出 张兰秦是个爱戏的人,从艺40多载,他先后成功塑造了《铡美案》《黑叮本》《下河东》《九江口》等80余部戏剧中的包拯、徐延昭、赵匡胤、张定边等主要角色;张兰秦连续五届参加西北秦腔名家交流演出,均获一等奖,在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连续四届获国家级表演金奖,他的秦腔表演艺术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赞扬;他最爱下基层演出,为广大戏迷朋友服务。
一声叮嘱走上无悔学艺路
“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这是当代作家、学者冯骥才先生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花脸》中的一个片段,将舞台上花脸出场时的豪气逼人,描写得生动细致。
迈着方步,一步一顿,铿锵有力,站如铁塔、坐如卧虎、声如洪钟,著名秦腔演员张兰秦只要在台上一开嗓,观众热烈的掌声就像浪涛般经久不息。有人这样评价张兰秦的唱腔,浑厚激越、刚健有力,听他的戏,像积郁于心的块垒被风吹散,顿感通体酣畅淋漓。
张兰秦出生于岐山县祝家庄镇(今属京当镇)岐阳村,这里是“至德”泰伯的祖地,村中的周太王陵、三王庙、老槐树,都在他的童年记忆中。
张兰秦的父亲特别爱戏,哪怕是放牛的间隙,也要吼上两嗓子。耳濡目染之下,少年张兰秦也能哼唱出不少唱段。上世纪70年代,刚刚初中毕业的张兰秦,瞒着父母去报考岐山县秦剧团。没想到从未系统学过戏曲的他,凭借着一副好嗓子,被老师相中。
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张兰秦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父母,但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当时,在相对闭塞的农村,老辈们总觉得唱戏是个难糊口的活儿,还不如帮家里做农活来得实在,所以张家二老一直反对他们的儿子去学戏。“你要迈出这个门,就别回来!”听到这话,张兰秦一下子泄了气,向来开朗的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没出去。心疼儿子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噙着泪水去央求丈夫:“让娃去吧,不成再回来。”
看着儿子铁了心,父亲终于答应了张兰秦去剧团学艺。到了去报到的日子,母亲赶早给他做了一顿臊子面。他低着头一阵猛咥,吃着酸辣滚烫、回味悠长的面条,知道这面里装满了母亲的牵挂和不舍。当母亲把张兰秦送到村口时,一边给他的衣兜里塞煮好的鸡蛋,一边叮嘱:“娃,过不好,就回来。”
听了母亲的话,张兰秦点了点头,让她放宽心。但转身离开的那一刻,眼泪充满眼角,他仰望天空,不让泪水从眼角流出,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
那一年,张兰秦16岁。
一句誓言不改初心梨园情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张兰秦在剧团的寒来暑往中,坚持每天吊嗓练功十几个小时,因为他属马,很多师兄弟都说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儿,一直在往前奔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良好的外形和扎实的基本功,张兰秦很快在样板戏《红灯记》《海港》《杜鹃山》中扮演了李玉和、马洪亮、雷刚等角色。1978年,嗓音浑厚高亢的张兰秦从须生改唱了花脸,或许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他在戏曲上的灵气显露无遗。没多久,作为一名花脸新人,他在剧团挑起了大梁,在《铡美案》中饰演包拯。
1978年末的一天,在岐山县曹家镇(今属蔡家坡镇)的露天体育场内,秦腔大戏《铡美案》上演。当板胡一响,“王朝马汉一声禀,他言说公主到府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王朝马汉喊一声……”身穿戏服的张兰秦一开嗓,场内顿了几秒,突然间,雷鸣般的掌声一浪浪地袭来。那一晚到底来了多少人,张兰秦早已记不清了。他只知道,那一夜的掌声,是他这辈子听到的最响的一次。也因为这出戏,张兰秦红遍了宝鸡。
如果说宝鸡是张兰秦成长的故乡,那么兰州则是促他奋斗催他成熟的地方。
1980年,张兰秦因工作调动,来到兰州市秦剧团,主攻铜锤和架子花脸。在那里,他勤学苦练、边学边演,成功出演了《打銮驾》《斩单童》《五台会兄》《二进宫》等剧目中的角色,凭借圆润酣畅、洪亮刚劲的唱腔,张兰秦很快在甘肃秦腔界站稳了脚跟。
到了兰州后,为进一步夯实功底,张兰秦先后拜“甘肃秦腔花脸大家”刘茂森和米新洪两位先生为师,学习架子花脸的表演,排演了《李逵探母》等戏。先生们的指点,对他帮助很大,让他做到了唱作并重、声嗓与台架兼优。
“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这是京剧艺术大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张兰秦的恩师尚长荣先生送给他的话,张兰秦一直铭记于心。
2005年,张兰秦拜尚长荣先生为师,从京剧的“唱、念、做、打”中汲取精华,对秦腔艺术进行创新。时隔两年后,在先生的力促下,经过半年的精心打造,《曹操与杨修》的秦腔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这也算得上他们师徒的一次成功合作。
众所周知,于1988年首演的京剧版《曹操与杨修》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的代表作,被誉为“京剧探索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新编历史剧”。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张兰秦用纯正的秦腔韵味,将曹操演得活灵活现,让听惯京剧的北京戏迷们,领略了秦腔艺术的魅力。
一生牵挂他乡再美念吾家
名剧许多人都在唱,要唱出名就不易,但张兰秦做到了,他饰演的包拯,一红就是多年。
说到张兰秦,就不能不提秦腔传统戏《铡美案》。这出戏,包拯的角色至关重要,能体现一个花脸演员的唱功。
2008年7月,秦腔历史上的首部数字电影《铡美案》在陕西正式开拍,这是继《火焰驹》《三滴血》《三娘教子》《杀狗劝妻》《千古一帝》之后的第六部秦腔电影,也是继评剧、京剧和豫剧之后,《铡美案》的第四部戏曲电影(前三部有的叫《秦香莲》或《包青天》),是秦腔界的一大盛事。在千挑万选后,张兰秦有了回家乡饰演包拯的机会,这也是他首次“衣锦还乡”。
张兰秦唱的戏多,但在数字电影中饰演男主角还是第一次。由于是按电影手法来拍,这就要求服饰和表演都要生活化,没有了舞台上的程式和套路,也没有了水袖和玉带,更不能走八字正步,这给习惯了舞台表演的张兰秦出了难题。
为了克服这一点,张兰秦在闲暇时,就一遍遍地走场练习,终于在开拍前,成功将数十载练就的精湛台艺“戒掉”,而他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导演和剧组人员的认可和赞许。
2009年,电影《铡美案》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影片充满悬疑剧的色彩,片中那慷慨激昂的秦腔、陕西方言的念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年前,张兰秦到了退休年龄,他说无论在哪儿,自己对秦腔的喜爱都没有终点。退休后,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秦腔的传承与发展。
人退心未退,张兰秦并未离开他所热爱的秦腔舞台和观众,他经常随团下乡,四处奔波,乐此不疲。如今,张兰秦最爱做的事,就是乘高铁往返兰州和宝鸡。他说自己每次回宝鸡,看到城市干净整洁,绿化好,城乡建设得比以前更美,心里十分高兴。
张兰秦说,宝鸡是自己的根,无论走得多远,他都惦念着这片故土,想念着家乡的味道和家中的亲友,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