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培养更多篮球人才
——访市体校青少年篮球队总教练、市篮协副秘书长张骞
    篮球教练张骞(右一)和他的队员

  本报记者巨侃
  “三顾茅庐”发掘苗子
  “我的工作简单说,是把十三四岁的孩子从不会教到会,从会教到好,最后把后备人才输送到大学或专业竞技团队。”
  市体校青少年篮球队总教练、市篮协副秘书长张骞这样概括自己的工作。他介绍自己是2010年到宝鸡体校接手篮球队的,主抓宝鸡市青少年男篮训练。带队9年来,2011年到2014年省锦标赛连获四次亚军,成绩总体比较稳定。全国CCWBA邀请赛拿了冠军,去年中国三人制篮球赛获得全国第七名。这几年发掘、培养了很多篮球苗子,一般是下基层挑选,然后在体校因材施教,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能考上大学,也有学生打上了职业联赛。从体校毕业的陇县娃李奕龙,现在已入选国青队。
  张骞把下基层发现苗子比喻为在古玩市场淘宝贝,一旦发现肯定不愿意放弃。他回忆了发掘李奕龙的经过:小李是他四年前在陇县运动会上发现的。这娃有灵性,打球能变通,身体条件好。为挖到这个好苗子,他先后3次到小李家里,做家长工作,最后小李才进了体校。可谓求“苗”若渴,三顾茅庐。
  “体教结合”实现双赢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宝鸡体校,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上体校荒废了学业,毕竟以体育为主了,是不是不学习了?毕业了咋办?这让张骞很郁闷。
  张骞认为,家长对文化课要求高无可厚非,毕竟以后上大学离不开文化课。像外地市的体校篮球队都是和当地非常好的初高中学校对接,共同招生,各取所需,发挥所长。宝鸡体校教练专业能力很强,但体校和基层学校对接不好,“体教结合”做得不够。
  在张骞看来,“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后备人才是体校的根基、是竞技体育的源头,没有优秀运动员的体校谈不上生存和发展。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局限性,体校在新形势下办学生源和能力萎缩,选择面不大,好的苗子少,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体校现状。要改善这个办学局面,必然要“放下架子、找到点子、主动联系”,实现体教双赢,竞技体育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张骞说,“体教结合”仅靠体校教练去推动非常困难,还需借助社会各种力量,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全民健身、重视健康的时代,现在社会上组织的篮球赛非常多,各个机关单位需要招纳高水平的篮球人才,企业也需要篮球运动塑造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所以要借助社会力量实施“体教结合”。通过“体教结合”,未来的“篮球人口”必定是一个“文武兼修”的高素质群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