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篆书:书法艺术中的阳春白雪
  金文与石鼓文同属大篆。这种文字盛行于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现在可看到的金文主要为青铜器上的铭文,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出土的西周青铜重器数量最多,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众多。
  古称青铜为金,因此镌刻其上的文字也称“钟鼎文”,或称“吉金文”“款识文”。金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了,字形及结构均较稳定。石鼓文为战国时期刻于石鼓(出土于宝鸡)上的文字,距今约2300多年。在石鼓山文化广场,地面上就能看到那些飘逸隽秀的文字,这是最早的金石文字。
  金文就是大篆的官方正体文字,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学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学小篆。后世学篆者皆奉其为正宗,无不临习。石鼓文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为小篆之祖,而且是碑刻之祖,碑刻与金文之异在于碑刻是先用笔墨书写而后刻的,故可以透过刀锋看到笔锋,对于古人的运笔方法尚有可资因循之迹。如果不从石鼓文入手,学金文可谓是不得其门而入的。而学小篆如不习石鼓文,显然无从体会古意。
  篆书主要以金文、石鼓文、泰山刻石等方式存传,属于官方政治或宗教性的文宣工具。篆书书写性不够强化,主要存在于碑额或册页等的题词及印章、瓦当等用具上。直到清代,邓石如改变了近千年的作篆方法,充分运用毛笔的特长来表现篆书的笔意,使书写上的提按、起笔收笔的笔触意态更加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也打破了过去那种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国宝大盂鼎、毛公鼎、何尊等都是有长篇铭文的西周青铜重器。
  秦小篆是战国时秦国的官方书体,是由秦丞相李斯主导,对全国的文字规范化后形成的文字系统,两千多年未发生多少改变。这是中华文化赖以传承的基础,所以小篆的文化意义不可低估。
  篆书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今人习篆在于民族文化的接续和传承,由于其字体的复杂性,属于书法中的阳春白雪。
  (王商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