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雁阵是这样高飞的
——渭滨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探析
      

渭轩

 
  雁阵飞翔,后排大雁的羽翼能借助前排大雁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去齐心高飞,这对雁阵整体团队来说可谓意义非凡。在脱贫攻坚战中,渭滨区从实际出发,突出转移就业扶贫这一优势,让全区1729名贫困劳动力“借力”找到工作,摘掉“穷帽”追上“雁阵”。
  近年来,渭滨区积极实施信息推送、人岗对接、培训赋能、岗位托底等一系列工作,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至目前,已累计实现就业创业培训1494人、自主创业56人、转移就业1460人;全区有劳动力的8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已实现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100%全覆盖。
  雁过留声面对面“传信”找岗位
  雁过留声,紧盯就业信息,面对面“传信”贫困户,帮助贫困人口精准寻找就业岗位,成为渭滨区工作的一大亮点。
  渭滨区发挥1000余名帮扶干部联系1238户贫困户的作用,在建立全区就业扶贫“一库五册”台账的基础上,创造性建立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就业“户台账”。
  高家镇新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96户,由于距离宝鸡主城区较近,贫困人口就业意愿很强,但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不少人只能“待业”在家。
  “现在好了,在村委会公告栏里,定时定期公布最新就业信息。”新安村支书赵东科说,这种方式被很多村民形象地称为“超市”。公告栏里的就业信息定期更新,像超市的商品一样“新鲜”,只要贫困人口觉得自身条件能够达到招聘要求,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专人帮助他进行一系列就业对接。
  目前,渭滨区已在各镇建立起就业扶贫信息平台,大到每个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LED电子显示屏,小到村级“就业扶贫”的公告栏,贫困户都能查询到“新鲜”的就业扶贫政策和培训、用工信息。
  信息通畅,让不少就业“老大难”找到了心仪的岗位。
  贫困户王芳就在今年3月找到新工作。王芳说,因为公婆身体不好,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所以找工作不能离家太远。区人社部门帮她联系到一家包装公司当缝纫工,现在她不但每月能拿到16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中老人。
  据了解,渭滨区还推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例如,规定区、镇、村每月推送的就业信息不得少于200条,规定每一条信息都要写明招聘单位、岗位条件、薪资待遇、联系电话等,规定帮扶人员要将就业信息送到每个贫困户家里。
  “孤雁”入群实打实“架桥”助脱贫
  贫困人口就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孤雁”与用工单位之间,缺少一座连接双方、盘活人力资源的“桥梁”。渭滨区人社部门创新工作方式,以多种方式搭建“桥梁”。
  常规动作现场“搭桥”。渭滨区人社部门邀请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举办招聘会,送岗位到贫困户家门口。区、镇两级先后在高家镇上川村、固川村,石鼓镇茵香河村,神农镇邵家山村等11个贫困村,举办人岗对接会,组织300家劳务型用人单位参与招聘。在高家镇甘庙村、新安村举办的就业扶贫招聘会上,55名贫困劳动力与12家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
  对接市场精准“建桥”。发挥主城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多的优势,从辖区精选18家人力资源公司分片包抓42个涉贫村,人社部门把人力资源机构包抓扶贫成效作为考核重要内容。
  宝鸡首歌人力资源公司正是渭滨区这18家人力资源公司之一。该公司负责人谢军说,他们包抓有6个涉贫村。按照要求,公司组织员工不但走村入户为每个贫困劳动力至少提供3条用工岗位信息,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开展一对一人岗对接服务,而且主动接洽很多宝鸡大中型企业,力求实现用工单位和贫困劳动力之间的“双赢”。去年一个月内,他们公司就创造了帮助43名贫困劳动力与吉利汽车公司、陕汽集团成功签约的佳绩。
  设立基地广建“桥梁”。区上先后依托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秦川机床集团等企业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3个,吸纳14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各镇、村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07人。
  “雁阵”齐飞心连心携手前进
  渭滨区实施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并创造性设立多个扶贫专岗,让贫困劳动力加入“雁阵”。
  渭滨区精心挑选13家有实力、办学时间长、推荐就业能力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片包抓42个涉贫村。今年以来,渭滨区技能培训工作由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订单式”培训,让学员培训合格后“出了教室就进车间上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截至6月底,已开展电焊、美容化妆、家政服务等就业创业培训18期651人,其中中期技能培训3期129人。
  扎实的培训,不但让更多人找到了工作,还催生了56名创业小老板。
  “我是今年4月参加培训的,学到了美容化妆方面的很多手艺。”6月25日,神农镇茹家庄村贫困户赵春英在闹市区一家美容化妆店找到了工作。
  “五个笔记本,都是养蜂和电子商务培训课上记下的,这可都是宝贝啊!”高家镇解甲滩村杨润录因母亲患病致贫,区上给他免费提供4箱中蜂,并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和技术培训。2016年,杨润录和村里另外4户贫困户成立了“宝鸡市甜之缘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为高家镇141户贫困户代养中蜂,蜂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每公斤卖到176元,合作社“钱景”一片光明。
  那么,年龄较大的贫困人口如何就业?渭滨区财政出资设立就业脱贫专岗,目前已有278名贫困人口端上“饭碗”。
  “我的岗位就是每天清扫门前的村道,每月能领500元工资。”渭滨区高家镇段家磨村贫困户李娥娥说。李娥娥今年61岁,身体健康,但因年龄偏大,一直找不到工作。李娥娥说,以前出去打零工经常“空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方便得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