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光技术与工业融合的“火炬”
激光是一种人造的光,也是一种奇异的光。它是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最宽的“路”、最强的“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医学、信息、科学研究等领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前在申办第十三届全国激光加工产业年会时,本地一些企业负责人并不以为然,认为激光和宝鸡没多大关联。但在生产中启用了激光技术的企业,则举双手欢迎,“宝鸡的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就需要激光技术吹来劲风!”
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在和与会院士、专家座谈时说,宝鸡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在人才和技术上为宝鸡提供支持,让更多更好的研发成果在宝鸡落地成长,助推宝鸡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长惠进才在致辞中表示,宝鸡的激光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日趋紧密,具备了激光应用和技术推广的巨大空间与良好基础,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为宝鸡激光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加快构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强激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
此前的激光年会均在一二线城市召开,这是首次把年会放到西部城市召开。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又良认为,2017年,华工科技率先在宝鸡建立了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区域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促进了我国激光产业向西部延伸和发展。这两年来,诸多企业开始尝试用激光技术取代传统工艺,“从陌生到尝试,从尝试到深爱”,可以说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值得探索和挖掘的领域还很多,盛会可以说是点燃了激光与工业融合发展的“火炬”。
找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突破的路径
把激光理解为工具没错,但这次盛会传递出的很多信息,远比技术改造更精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作了题为《浅谈智能机器与装置》的主题报告,用浅显的语言,讲清楚了一个复杂专业的问题,他最核心的观点是“不能把自动化当智能化”。李培根表示,从世界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角度来看,德国现在提出了工业4.0,而中国很多企业可能还在工业2.0阶段。在2.0阶段的企业,实际上离智能化还远,他们需要用常规自动化、数字化去解决问题。处在工业3.0阶段的企业,要知道自己是处于3.0的前期还是后期,如果在3.0的前期,企业要做的是数字化、网络化。如果在3.0的后期,基本上接近4.0,就可以去推进智能化,但也并非全面地去推进智能化,而是要结合产品的定位、市场以及生产效率等因素考虑,所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智能化。
李培根说:“我们讲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首先对企业提出了要求,企业要知道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发展瓶颈在哪,这些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李培根的观点让在场很多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中小企业负责人如醍醐灌顶。一些人坦言,自己的企业为了生存,觉得什么赚钱就投资做什么,有时候顾不上钻研主业,错失了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反观德国有众多的“隐形冠军”企业,不贪大求全,而是专心做一个领域,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到了德国制造业出口额的70%,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企业要冷静找到自己最擅长、发展条件最匹配的领域,选择性插上‘技术改造之翼’。”大族激光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焱认为,激光技术的应用门类广泛,企业在引进时,可以“量体裁衣”,找自己最需要的技术,做好转化落地。
问题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如何活下去”的问题,难免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小心翼翼、放不开手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激光与资本”专场,几位激光企业负责人希望受到投资机构和园区青睐。记者在现场感知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
和战略新兴产业,备受投资机构关注。中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王继东讲了“科创板赋能中国经济创新和战略转型”的浓缩观点,他认为,“中国价值投资的时代已来临,你的技术是不是代表未来先进的生产方式,是科创板衡量的关键,可以说,有了新经济,才会有‘纳斯达克’”。
这一观点得到与会者认同。苏州准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汪江介绍他们解决钛合金型材模具激光熔覆等问题时,受到现场很多专家的关注。一位专家称:“激光熔覆其实并不难,难点在于熔覆的材料是钛合金,因为钛合金挤压模具特别难制造,主要就是要解决纳米陶瓷粉末与H13模具钢之间的冶金结合问题,这要求技术研发者不单单要懂激光,还要懂材料学、热处理学、相关工艺、机加、粉末冶金、非金属等技术知识,所以要做多种激光熔覆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该企业已有初步的解决技术方案,有比较大的把握来突破技术瓶颈,他们想在宝鸡建立实验室,与宝钛合力突破这一难题。这一方案,引起了现场好几个投资机构负责人的兴趣。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区域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宝鸡汽车制造、铁路桥梁、食品加工、航空仪表、数字机床、石油钻采等领域40多家企业,与中心进行了合作,进入“激光制造”时代。陕西首镭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敏涛说,他们涉足宝鸡市场这几年,也和100多家企业有过打标、焊接等方面的合作。目前来看,宝鸡工业用激光还处在初级阶段,激光更大的妙处发挥需要激光生产厂家与工业企业充分交流融合,这样才会生产出更多自动化、智能化、高质量的产品。
抓住“同频共振”创新发展的机遇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创新就死,创新死得更快。”意思是说创新是“九死一生”、成功率极低的事。中科院博导张文武认为,如果回归发展本源,路径正确、方法得当,宝鸡就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抓住了可能“同频共振”,抓不住就会“擦肩而过”。
“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全船人面临沉没灾难,大家都期待能上小船获救,但幸存者寥寥无几。今天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大家搭桥直接上冰山躲避,会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这就是创新的思维。”张文武过去在美国某公司工作时,一直在研究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他现在总结出了一套“精益创新”的理论,就是不仅要找到“问题矛盾的症结在哪”,还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如何逐个击破,方法在哪,如何找到最佳路径”,这是一套方法论。张文武认为,创新要走专业化路线,政府要从基础、源头开始,逐步普及创新教育,重奖专利人才,优化政策,丰富人文资源,才能引进人才,所以改变老观念、激发一套新思维很关键。
使用新技术是必然趋势,宝鸡工业要发展就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只有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才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