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学习书法怎一个爱字了得
本报记者张琼
    喜欢书法的中小学生日益增多

    张惠与女儿宋子惠一起临帖

    写字临帖是任烈凤与袁宏亮的每日必修课

    书法爱好者倾听书法家郭建华讲解书法作业

  “这条黑黑的墨痕,其实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线。”对于书法,余秋雨如是说。三千年前,周人在青铜器上刻下金文,时间如河水湍急汹涌,诸多文化信息被淹没,但周人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却通过青铜器、金文,难得地被保留下来。
  今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行书、草书展览将在宝鸡展出,书法成为宝鸡人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拿起毛笔习书练字的宝鸡人越来越多,从幼童到老人、从个人到家庭、从校园到社区,在社会各个层面涌起学习书法的热潮。宝鸡人学习书法热潮的原因和特点有哪些?笔墨背后展现出怎样的精神追求?不妨听听书法爱好者的心声。
  气氛火热处处可见书法活动
  宝鸡涌起全民学书法热,这与全国学习传统文化热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等密不可分,这些为市民培育出学习书法的有利土壤。
  宝鸡书法主题的展览比赛活动密度高、有水准,搅热了宝鸡的书法气氛。书法活动有啥?——“翰墨石鼓”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市书协送万“福”进万家活动、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活动等不胜枚举。以宝鸡中青年艺术新秀“月月展·天天看”文化活动为例,以往,受经费、场地等条件限制,我市艺术新秀鲜有机会举办个展。2014年,宝鸡展览馆携手市书法家协会、书画家协会等组织,筛选我市艺术新秀的优秀作品进行公益展出,至今已举办艺术展览40多期,其中,书法是主要展出内容之一。高密度的书法展架起了市民与书法家之间的桥梁。退休职工李岚喜好书法,近两年,她在市区及各县看过的大小书法展有百余场。近期,看完26岁小伙索博鹏的个展,李岚感慨:“年轻人如此拼搏上进学书法,这座城市的书法后劲十足。”
  “书法教育热”是我市书法热的一个突出表现。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导意见已具体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学生毛笔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这一趋势引导下,我市校园书法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启动了“双笔书法润校园,老少同爱中国字”活动,筛选出一百多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担当校园书法教育志愿者。书法家走进高新区第二小学、陈仓区千渭小学等学校,为成千上万小学生教授书法。同时,学校设置书法课程、组建书法社团、开展书法竞赛等,书法教育热潮涌动校园。小学生王鸿宇谈
  及学书法的起因时说:“去年在学校,一位书法家爷爷教我写自己的名字,用毛笔写的‘鸿’字,看着挺帅,我就萌发了学书法的念头!”
  审美回归“写字”人群日益扩大
  以往一段时期,部分人盲目追求“以洋为美”,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和自信。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日益回归,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牢固的文化自信,这也为书法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能来学习书法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认为书法是美的。大多数学员初衷较单纯,想通过学习书法接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涵养性情、提升个人素养的目的。”宝鸡市老年大学书法教师李春喜介绍,学校仅书法班就有十余个,每班学员多则50余人、少则20余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87岁,由此可见我市中老年人对书法艺术的喜爱。70岁的张安仓认为,人们日子过好了,不愁钱的事儿了,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提高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就更强烈了。张安仓工作之余自学书法,退休后报书法班专心学习行书,一学就是十几年。他说:“我不爱打牌跳舞,偏爱写写字、读读古诗词,书法作为国粹之一,沉稳有雅气,我很享受学习书法的时光。”
  其实,书法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有爱好。近年来,青年人学艺成新风尚,书法也颇受年轻人青睐。30岁的李莲每周末坚持上书法课,因为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她练习书法只能在孩子睡着以后。夜深人静时,她取出笔墨,打开字帖,静静享受学习书法的乐趣。李莲说:“练习书法时,优美的汉字浸染着我,感觉自己也优美了起来。”学校里,孩子们勤于习字;老年大学中,书法成为最受欢迎的专业;在企事业单位,职工业余时间临习碑帖;在家庭里,母子、夫妻携手学习书法……宝鸡人对书法艺术的喜爱和追求,也许源自周原先祖留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文化传承从个人到家庭的古韵新风
  宝鸡书法热呈现出一些特点:大多数学习者不追求成名成家,只为愉悦身心;学习热情高,愿意花费更多精力财力和时间去学习书法;对书法的要求更高更深,古诗词学习与书法练习同步进行;涌现出一批学习书法家庭,为家风注入文雅气息。
  2014年,张惠和家人到我市书法家郭建华家中做客,墙壁上的楷书作品打动了张惠母女。不久,张惠的大女儿跟随郭建华学习书法,直到上大学。2017年,张惠带着8岁小女儿宋子惠一起随郭建华学习楷书。张惠起初担心女儿年纪小,耐不下性子写毛笔字,没想到女儿坚持了两年多时间,不仅完整学习了笔画、结字,还十分用心地临完了《九成宫醴泉铭碑》。有时,宋子惠还拿出笔记帮妈妈回忆学习内容。近期正值暑假,张惠和两个女儿点上熏香,在书桌旁坐定,母女三人执笔蘸墨,一笔一画写下一行行优美的楷书,这图景,别有一番静女其姝、岁月静好的意味。
  2015年,80后市民任烈凤在丈夫袁宏亮的支持下跟随郭建华学书法,接送孩子上学之余,几乎都被任烈凤用来练习书法。在老师指点下,任烈凤进步很快,于今年加入了市书法家协会。袁宏亮把妻子的作品发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亲友褒奖和点赞。渐渐地,袁宏亮也爱上了书法,两人将餐厅改成书房,专门用来写字。忙完家务,两人一起读帖临书,相互鼓励、提出问题,日常话题也从柴米油盐转换成了书法。在书法的浸染下,在老师的书艺和人品影响下,任烈凤和丈夫对传统文化多了一份敬意与传承意识,写好中国字是他们对儿子的要求。任烈凤说:“因为有了共同的书法爱好,我们的家庭气氛更有雅气。”
  “学习书法的家庭日益增多,一个人习书临帖的满足感和进步会感染家人朋友,逐渐形成一个小团队,这源自书法的巨大魅力。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写中国字,不论什么职业、年龄,大家都在不断认识、使用、传承汉字,书法作为将汉字美化的一门艺术,更容易引发大家共同的兴趣点。”书法家郭建华如此解释墨香家庭增多的原因。为了加深学员对书法的兴趣,郭建华组织了古碑帖赏析活动、习作交流展、学书心得畅谈会等活动,让学员在团体活动中获得动力和乐趣。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小家组成大家,一位位痴迷横竖撇捺的书法爱好者,一个个被书香墨香浸染的小家庭,正以点滴之力积聚,汇成翰墨书香的宝鸡城市韵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