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2017年底,我市提出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城市。经过一年多聚力建设,如今我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的幸福感持续增强——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宝鸡人的笑容里!
■本报记者邓亚金




     
  
  “好生态”撬动幸福的支点
  幸福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生活在宝鸡这座城市幸福与否,群众最有发言权。
  市民吴萍住在市区陈仓园片区,每天清晨都去渭河河堤晨跑。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野生水鸟悠闲地觅食、嬉戏,吴萍常常感慨,生活在宝鸡真幸福。
  据了解,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其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较高。
  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市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近年来,宝鸡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天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清新,生活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收获116个蓝天,特别是6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天。
  好环境是不折不扣的幸福指数,这一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宝鸡人心中。近年来,我市拆除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综合整治扬尘、治理餐饮业油烟等,一系列治污降霾措施的实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建立起街办、社区、小区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渭滨园林环卫管理处车管科科长习静介绍,每天早上9时,车队工作人员就会开着防雾霾车和洒水车在辖区经二路、火炬路等路段进行喷洒,一辆车每天要来回跑7趟。晚上,工作人员会开着高压冲洗车对辖区马路隔车带和双黄标志线进行冲洗。“喷雾车和洒水车相互配合,先喷雾再洒水,可以有效改善空气湿润度,降雾霾的效果很好。”习静说。
  渭河是宝鸡的“母亲河”。多年来,我市对渭河的呵护力度持续加强,实施“系统治污、柔性治水”,开展了渭河综合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沿渭排污口专项整治和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河道乱排放现象少了,水污染情况有了大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污水处理厂提标+人工湿地修复+景观绿化美化”的河流生态修复模式。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治雾霾、增蓝天,治污染、护绿水,治破坏、护青山,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宝鸡,市民的幸福感显著增强。
  “好基础”铺就幸福的道路
  在城市中,生活是否便利,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商业配套是否齐全,都决定着市民是否幸福。
  “出门再不用带公交卡了,手机刷卡确实方便了许多。”市民王倩对我市手机支付公交乘车费的做法赞赏有加。如今,随着港湾式公交站台、公交专用车道、电子公交站牌等设施的陆续投用,用手机支付乘车费、手机查看公交车运行状态,已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常态。
  在市区做广告生意的葛建军说:“出门不堵,不论是骑自行车还是乘坐公交车出行都很方便,还有公共WIFI方便好用,每个生活区基本都有城市综合体,生活很便捷。”
  家住渭滨区公园路的退休师傅王洪,平时喜欢用微信朋友圈记录生活,最近他在朋友圈发了几张照片并配文:“白天带孙子在体育场、公园玩耍,晚上在小区周边乘凉……”不一会儿就有许多朋友点赞。王洪的一位外地朋友留言:“处处见景致,处处见民生……”
  还有许多市民,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发自内心地欢喜。家住红旗路的张雷雷说:“以前我们老旧小区的环境脏乱差,今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拆除乱搭乱建、打扫卫生死角,使得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
  “以前想去星巴克、海底捞,得去西安排队,现在这些品牌宝鸡都有了,这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市民李雨欣说。如今,我市的商业格局已经从最早的经二路向多个商贸中心全面“开花”,传统意义上的商圈不断升级,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方便了市民区域消费。
  其实,百姓口中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幸福,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每年都会实施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越来越多的财力倾斜到民生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吃、学、住、行和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好文化”打造幸福的生活
  宝鸡是西北地区的一座城市,为啥市民的幸福感很强?这得益于宝鸡市委、市政府在民生方面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最中国美食城市”“最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称号,这些荣誉不仅给城市增光添彩,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广大市民。
  从“最帅小伙”靳晓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侯天祥,到“最美恋人”王旭东和李晨阳,凡人善举、好人好事在文明宝鸡不断涌现,形成了好人故事人人传颂、道德建设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作为老宝鸡人,市民董瑞祥对身边人的变化有着深刻感受。他说:“每当老年人上公交车,就会有人给他们让座,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会自觉等候红绿灯,一些人遇到困难,身边人都会站出来伸手援助,这些变化让我很感动。”
  近年来,为了提高居民的凝聚力,我市多个社区举办“邻里节”,有效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举办演唱会、文艺晚会、读书讲座、体育比赛等,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成立环保卫生、扶贫帮困、夕阳红等志愿服务队伍,传递爱心与温暖,让家园充满温情。
  “环境好了,居民的素质也在提高。比如,居民自觉爱护环境,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争做文明市民、争当文明使者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新建路东社区书记沙谦说。
  有专家表示,社会和谐程度越高,公民的幸福感也就越强,这是世界公认的观点;同时,百姓的幸福感越强,会使社会越来越和谐。而宝鸡百姓强烈的幸福感,从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反映出大家对宝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认同,是我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成就的生动体现。(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黎楠拍摄) 
  

声音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孙海涛

  从城市建设到乡村治理,从科技创新到世界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千千万万的宝鸡人,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这座城市的成就感和获得感。那些在酷暑寒冬疾风骤雨中守护万家灯火的人们,那些在轰鸣机器旁忘我工作的人们,那些在田间地头奋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人们……正是他们的奋斗和奉献,聚沙成塔般造就着宝鸡这座城市的幸福生活。
  打造幸福城市,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客观地说,宝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依然有不少难点和痛点,都需要用奋斗这把“金钥匙”去逐个打开。例如,当前宝鸡面对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等诸多薄弱环节,就更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唯有奋斗才能赢得幸福。对社会而言,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对个人而言,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面向未来,让我们一起奋斗,去成就幸福、感受幸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