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全面彰显城市发展精神内核
——我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张家旗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座“满腹经纶”的城市,宝鸡曾沐浴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因哺育周秦文明而蜚声海内外。2018年以来,“看中国,来宝鸡”宣传语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来宝鸡参观旅游,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宝鸡在城市建设中一直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加快文化艺术事业组织队伍建设,强化文化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文化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深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宝鸡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宝鸡走在现代文明的潮头。
  润物无声传统美德育良俗
  7月6日傍晚,金台区陈仓园二区物业楼旁的小广场上传来阵阵童音:“仁爱、简朴、修养、诚信……”几个四五岁的孩童正在家长的带领下,认真读着草坪中家风家训牌上的汉字。像这样的家风家训牌,在宝鸡各个小区还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从这些城市细节之处,一点一滴影响着市民的生活。
  位于金台区宏文路东社区的西建康城小区,近年来一直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区内随处可见。以“尚仁楼”命名的1号楼,其正面设置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小区主干道建设了“传统文化长廊”“孝道文化长廊”及小区中心传统文化广场。小区居民说,不用特意背诵,每天回家看一眼,久而久之便将这些词句记下来了。在平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感受到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按照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高尚道德准则做事。
  本报今年3月曾报道过在宏文路居住的张秀珍老人的事迹。今年79岁的张秀珍,从8年前开始坚持诵读国学经典。这些年,她不但自己学,还带领家人学,在国学经典的影响下,她的家庭越来越和睦。(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从社区到小区再到居民,传统文化如今已走入每个家庭,成为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必要养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市各个县区也在发力。岐山县雍川镇袁家村广场文化墙宣传栏里开宗明义:“传承周礼优秀文化,我们要传承什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忠诚无私的高洁品质;礼让为先的道德风范;以人为本的社会准则。”京当镇小强村在文化广场上修起了周礼优秀文化长廊,提倡了解和传承周礼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陈仓区虢镇茗苑小区附近的渭河北岸,一座24米高的何尊造型的“陈仓印象”景观塔矗立在河边,以此向广大游客弘扬周礼优秀传统文化;眉县的张载广场已成为当地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文艺演出的首选之地……
  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努力下,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我市的角角落落,市民自发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
  去芜存菁传统文化善传承
  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说到底就是要讲清楚宝鸡的历史传承、文化积淀和发展方向,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来进行文化建设,走出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近年来,我市通过种类繁多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市民不再被陋俗所扰,摒弃恶俗和低俗,并打造出一批拥有宝鸡独特印记的文化精品。
  宝鸡市戏曲剧院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已走入我市许多校园。演员们通过秦腔经典唱段,给学生们上起生动的传统文化课。由市国学研究会组织实施的“宝鸡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已进行了四届。2015年至今,文化名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市60多所中小学校,累计捐赠图书4000册、书画500多幅,让全市4万多名学生受益。宝鸡市国学研究会会长李巨怀说,一册册图书、一座座图书馆、一个个文化名人就是一粒粒文化种子。他们走进校园,就是在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宝鸡幼儿园在亲子游园体验活动中巧打西府文化牌,根据千阳刺绣、凤翔泥塑等西府民间艺术形式,打造了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并通过西府民间艺人进幼儿园等形式,寻找西府民间文化与幼儿教育的契合点。西街小学组织学生参加“手绘家谱”活动,并要求学生附上家规家训,帮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为传承好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义务。
  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村通过社火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在村里得到有效传承。在翟家坡村,社火元素随处可见,广场上有立体水桶脸谱造型、社火发展历史壁画、社火表演形体铜像等,小路两旁的路灯杆上,也贴着不同的社火脸谱。除此之外,村上还建起了“宝鸡民间社火展览馆”,以社火脸谱、服饰及资料等展现西府木偶、皮影和社火的历史。如今,翟家坡村的村民抛弃了陋俗恶习,有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自觉。他们觉得,要尽自己的力量,把以社火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人,为村上发展文化产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为宝鸡本地两家专业文化院团,市艺术剧院和市戏曲剧院近年来立足本地文化,创作了一批精品文化力作,如讲述西周文王与太姒爱情故事的大型音画舞剧《周秘玄风》、彰显西府女子苏若兰忠贞与才华的大型秦腔历史剧《苏若兰》、表现东汉扶风人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年不变初心的大型秦腔历史剧《班超》等。这些作品取材于宝鸡的历史与传说,经过艺术加工与改造,更适合在舞台上表演,也利于在群众中流传,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社区、街道、会议室……各部门和民间协会组织的传统文化大讲堂时时开讲;戏台上、屏幕中、公园里……充满宝鸡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处处可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宝鸡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美丽宝鸡的热情与日俱增。
  革故鼎新传统素养更时尚
  《诗经》有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3000多年前,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迁徙到岐山脚下,建立西周王朝、开创礼乐文明,为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宝鸡也被国内外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公认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鉴于此,宝鸡有责任、有义务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我市传统文化传承有序、载体丰富,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扶风县社火脸谱代表性传承人马亚峰注册了抖音账号,在进行非遗传承活动时,他经常拍摄短视频并上传至抖音,目前他上传了40余部短视频,其中绝大部分与社火脸谱有关,有网友看到后表示“很新奇”“很精美”,还有网友请求加微信,表示“要购买”“想学习”。
  宝鸡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吸引着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前来。前不久,“第四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及文博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展周秦伦理文化的学术交流与研讨。礼学、哲学、历史、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多次来宝鸡,围绕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展开热烈讨论。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载体,文化的弘扬更离不开载体,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佳载体就是旅游。近年来,我市旅游大打传统文化牌,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宝鸡旅游的鲜明特色。仅去年7月,就有中国周文化景区和凤翔东湖景区两大景区开放,分别以岐山周文化和凤翔秦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不仅让旅游“热”了起来,更让优秀传统文化“火”了起来,有效提升了宝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我市共接待游客39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余元,传统文化和民俗旅游成为这次旅游活动的大热门。
  不仅来宝鸡寻根的旅游项目“热”了起来,我市文化产业也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迎来了高热度。今年初举行的“智耀宝鸡文创未来”2019年宝鸡市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暨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省内外就有约400名嘉宾到场参会,进行文化产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文创产品分为“吉金录”和“我爱你中国”两个系列,因其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目光。有客商直言:“宝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文化旅游产业这条路上走得精而准。”
  今年下半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将在宝鸡举行;2020年9月,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宝鸡是承办城市,这又是我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利契机,相信在高规格、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宝鸡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