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政法专刊
第04版:教育周刊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副刊
第07版:西秦视点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再见杏黄时
故乡的荷塘
盛夏雨夜
夏之歌
同题作联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再见杏黄时
◎万士哲
82岁的丈母娘说杏黄了,让我们带她去上山摘杏。抱着陪她散心的想法,我欣然答应。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我们驱车奔向大山深处。
顺着宽敞的柏油路,经过几道弯,我们来到麟游县城东南15里处的石臼山脚下。远远望去,高山峻岭、重峦叠嶂,不远处,几只山雀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山顶最高处有一巨大的岩石,正中有一臼窝,无论天气多么干旱,石臼里的水一年四季都不干涸。相传唐朝时,药王孙思邈随驾九成宫,在此山采药,爬上山顶,在石窝上捣制中草药拯救万民,留下了此石臼,该山也因它得名,当地人口口相传,但史料上无从考证。
我们在一处宽敞处停车,只见路两旁杏树上的杏挂满枝头,一串一串压得树干都弯了腰,有的一半红一半绿,有的一片金黄,像火球、像玉珠;远远看去十分耀眼,千姿百态,好像在炫耀自己美艳和成熟的累累硕果,让人不由得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奔跑到树下,伸手摘下一个拿在手上瞧着,颜色金黄、鲜脆欲滴,捧到嘴边,一股淡淡的甜香味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咬了一口,酸甜可口的果肉使我倏地清爽些许。一连几个杏下肚,牙齿便软了,但杏的酸香味却久久地在嘴里回味。
不一会儿我们便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丈母娘面露喜悦,是满满的收获感还是此行唤起老人家年少时的回忆呢?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暑假在山上拾杏核、挖草药换钱买铅笔和书本。有一天,我跟着姐姐们挎着小笼,背着织布口袋在老家对面的山上拾杏核,跑六七里路,只见漫山遍野的杏核,饥了啃几口冷馍,渴了趴在小溪边不顾浑浊喝上几口。时间一晃便到了下午三四点钟,西边天空瞬间乌云密布,顿时狂风大作,雷声惊天动地。狂风将周围的树吹得摇摆不停,雨滴夹杂豆大的冰雹打在树叶上、灌木丛中,噼里啪啦作响。随后倾盆大雨直泻而下,我和姐姐们头顶口袋无处躲避,只好蜷缩在树干下等待暴雨停歇。约一个时辰后,乌云才渐渐退去,阵阵雷声也逐渐消失在山的那边,太阳又露出了火红的脸。大伙儿个个像落汤鸡,从头湿到了脚,相互瞅着对方狼狈的样子。
那天站在满山绿植密布、黄杏挂满杏树的山冈上,我伫立思忖良久,当年为了读书,一家人付出了很多,小小的杏帮助我们走出了困境、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几十年过去了,但每年杏黄时节,童年的记忆却还是那么真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