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综合
标题导航
|
汽柴油价格迎小幅下调
生态扶贫,扶出山村幸福路
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障
黄柏塬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宝石钻机钻出亚洲大陆第一深井
中铁宝桥集团造出中国最宽桥梁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生态扶贫,扶出山村幸福路
本报记者庞文渊
七月,骄阳似火。
记者从市区出发,驱车50多公里,在绵延不绝的陈仓区西部陇山余脉中穿梭,隔窗望去,层峦叠嶂的青山,满目苍翠、郁郁葱葱。驶入坪头镇大湾河村,顿觉凉风习习,心旷神怡。
李家窝,是大湾河村的一个小组,地处山窝窝。李家窝之所以被大家知道,是因为201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这里,视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那么,时隔两年,李家窝有啥新变化,村民是否过上了好日子?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们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大湾河村地处陈仓区坪头镇西部深山区。过去,由于这里山大沟深、道路狭窄、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村民购买生活日用品,往往要步行5公里山路,生活极为不便。李家窝有23户66人。两年前,被区上列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根据村民意愿,16户住进新民村安置点,7户搬进虢镇城区千渭上居小区。目前,李家窝23户村民全部搬入新居。
村民茹岁爱、王芳芳入住新居后,被九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为宾馆服务员。记者来到九龙山旅游景区,只见广场上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几经周折,记者在宾馆3楼见到了茹岁爱、王芳芳,她俩正在麻利地打扫客房卫生。
茹岁爱今年40岁,丈夫在兰州打工,儿子在市区一家建筑公司开塔吊,女儿上初中。她抢先说:“过去,全家蜗居在山窝土房里,穷得叮当响,农闲时大伙儿围在一起,说东道西。现在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了,大家都知道挣钱把日子过红火。”
王芳芳插嘴说:“我公公、婆婆都有病,需要照顾,家里离不开人。旅游公司帮我们盖了新房,我和丈夫在家门口的公司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又能挣钱,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刘招财全家六口人,当记者和他说起搬新家、促脱贫的事,平时不善言谈的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是上门女婿,父老乡亲并没有把我当外人,而是与大家一样对待。如今,告别了破旧的土房、泥泞的山路,我在干净整洁、水电气暖齐全的新房里办起了农家乐,每天来就餐的人非常多。生态‘旅游饭’让我天天有收入。”
“我们生活有奔头”
在李家窝,贫困户陈小牛、陈福田两家现在过得怎么样?
陈小牛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妻子患有髌骨软化病,干不了农活,他家是全村出了名的贫困户。提起当年总理到他家,陈小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在政府和育才集团的帮助下,我只交了1万元,就住进了虢镇城区千渭上居小区,三室两厅107平方米,装修一新,两个女儿都在城里上学,我在一家路桥工程队上班。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现实,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有奔头了!”
“去年,政府给我补贴了5000元,我养了60箱蜂,收入1万多元;今年,还和村民合伙养了72头野猪,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我心劲大得很,要靠劳动致富。”陈福田说。
“我们村的村民不但搬进了新家,住上了新房,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内生动力,生活有了奔头,全村78人在九龙山旅游景区就业。”大湾河村党支部书记洪四宝告诉记者,为了搭上“生态+旅游+扶贫”快车,区财政还为全村35户贫困户出资入股九龙山景区,5年内给贫困户退股分红。去年,35户贫困户户均分到3500元红利。(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村上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经济林果、生猪养殖、中华蜂养殖等特色产业,现已落实产业发展扶持资金30多万元,扶持贫困群众56户。如今,村里人人有活干、个个有奔头、户户有钱赚。
“让贫困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做好长远谋划,既要妥善解决村民安置和就业,也要创新思路做好乡村原址开发。”陈仓区扶贫办主任张天军说,区上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来区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细化方案》,在保护好大湾河村李家窝原址、原貌、原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走好“生态路”、打好“旅游牌”,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并利用天然瀑布等景观,维修和加固搬迁后的民宿,守好这方青山、碧水、净土,拓展“生态+旅游+扶贫”发展空间,让更多困难群众从中受益。
宝鸡市育才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九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韩小强说:“目前,公司与区上对接,把李家窝纳入九龙山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委托北京天创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方案,现已完成实地勘察、民宿设计等,并投入1000多万元,拓宽硬化了千北公路至大湾河李家窝的1.5公里路面,新建了一座跨大湾河的大桥,民居变客栈的规划方案已申报,等方案审批后,公司将全面开工建设集休闲、观光、娱乐、避暑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地。”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市长惠进才十分关心大湾河村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弥补短板,推动全市以旅促脱贫、兴旅带富民、靠旅谋发展,持续拓宽“生态+旅游+扶贫”新路径,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对此,我市精准发力,苦干实干,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3.6亿元,对关山草原、太白山、黄柏塬等特色景区进行了提升改造,重点发展41个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集中打造了庵里村、北郭村、魏家堡村等6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已带动42个贫困村、3061户贫困户、1.3万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奋斗创造幸福,实干成就梦想。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宝鸡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推动“生态+旅游+扶贫”往实处走、往深处走、往贫困户心里走,奋力谱写宝鸡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