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薇
盛夏的西秦大地,水果在枝头享受阳光滋润,努力增长着糖分;甘薯、中药材、玫瑰等特色产业与农民增收紧密相连;各种资源要素正在进一步向农业农村汇集,乡村振兴的节奏变得明快……上半年,宝鸡农业增加值达到56.21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47元,同比增长9%。硕果颇丰,我市农业工作亮点频现。
“专精特”实现“多点开花”
整治“大棚房”以后,如何集约化利用土地,更好发挥农业价值?渭滨区石鼓镇李家槽村积极进行了探索,用玫瑰产业激活土地价值。记者在该村的秦岭玫瑰产业现代农业园看到,玫瑰花儿羞答答地开放,艳丽的色彩吸引游人目光。这里的玫瑰,除了可以观赏,还被制成玫瑰花茶、玫瑰酱、玫瑰精油,以及玫瑰露酒等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据了解,秦岭玫瑰产业现代农业园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00亩,目前已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食用玫瑰40万株。这一产业依托城市近郊和秦岭北麓的独特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是近年来渭滨区发展农业的新亮点。
农产品市场供给丰富,只有打好“专精特”战役,才能“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年宝鸡农业着力实施“3+X”工程,培优壮大特色产业。眉县猕猴桃打好“种子牌”“科技牌”“生态牌”,全域推广“优选品种、规范建园、配方施肥、科学修剪、病虫防治、生态示范”等十项关键技术,形成了猕猴桃的独门“生长秘籍”;凤翔是陕西渭北种植苹果的最佳优生带,该县实施品牌战略,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苗木采购、苗木栽植、基础设施配套等9个方面予以扶持和补贴;开展“购买式”技术服务,形成一批专家团队、职业农民技术员等苹果产业技术服务力量,使凤翔苹果成了“藏富于民”的优势产业。
我市还建立了16个小麦、玉米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田,新增设施蔬菜8315亩、高山蔬菜1.24万亩,新发展中药材2.8万亩。发展中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场)16个、新增中蜂1.8万群。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优质莎能奶山羊2103只,累计达到3483只,形成了全省最大的进口良种奶山羊核心群。
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
日前,千阳县科技特派员李志东和果业中心技术人员一起到草碧镇龙槐塬村开办苹果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农民们听得仔细,学得认真。培训结束后,他们高兴地说,只要掌握矮砧技术勤务果,再加上合作社帮助,不愁苹果没销路。
据了解,我市围绕苹果、猕猴桃、肉牛、奶山羊、中药材等多个产业,派出科技人才进村入社开展服务,不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凤翔县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科技人员进村给农民指导药材种植,让贫困户增强了脱贫信心。据彪角镇李家塬村贫困户李录全介绍,他以前只能去远处打零工,现在就在离家不远的药材基地务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
扶风县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已发展成集食药用菌“建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他们建有标准工厂化无菌接种车间、智能养菌室、菌种培育室、双拱双膜食用菌大棚、黑木耳吊袋大棚等。据了解,靠着技术强力支撑,基地利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年产300万袋菌包。
技术引领释放增质效能。今年以来,全市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和环境样品抽检实现全覆盖,完成定量检测、送检样品320个,速测抽检33547个,未收到不合格检测结果。申报《地方标志产品太白甘蓝》等6项陕西省地方标准认证,3个产地、8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8个企业20个绿色食品均通过了认证。
资源整合为产业赋能
用工业理念做农业,利用现代公司和合作社手头有渠道、有资金、有现代管理机制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赋能。
今年以来,全市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990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界定,955个村完成股权量化,1065个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开始运行。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升行动,建成“十有”标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70个,打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亮点15个,提炼总结典型模式12个。
推进“两地三方”农业科技战略合作,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甘薯、辣椒、葡萄技术创新研发及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6项。宝鸡农业大数据建设方案编制完成,智慧畜牧业大数据平台经验在全国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我市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认定初级职业农民2967人,培育中级职业农民200人,6名高级职业农民被评为首批全省职业农民领军人才。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句描述的田园诗意,彰显的正是千阳县草碧镇罗家店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以前村里家家门口有“三堆”,公共场所更是脏乱差,村子里还有一条臭水沟。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村里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不仅让村民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更是填埋了臭水沟,建起了生态游园,让大家有了休闲游玩的场所。
罗家店村的变化是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聚力打造404个整治示范村,集中开展村庄清洁整治行动等。全市累计发动干群65.8万人次,出动机械4.89万台次,清运垃圾18.67万吨,清理乱搭乱建和残垣断壁1.36万处,全市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同时,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1+7”物业式管理办法,推广门前三包、村级评星、干部包抓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确保村庄常年干净、整洁有序。
聚焦乡村振兴,宝鸡农业正在转型突破的路上,比拼争先,努力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