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打造国之担当硬实力
——记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钢管研究院副院长毕宗岳
    2006年,宝鸡钢管完成的印度“东气西送”管线准备起航。

    满负荷运转的智能化输送管生产线


    防腐后的钢管等待发运。

    2009年6月,宝鸡钢管成功生产出亚洲首盘长度7600米的连续油管产品。

    1970年,宝鸡钢管为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输油管线“八三管线”运送钢管。

  本报记者魏薇
  一个人一生能干多少事,取决于所在的平台、环境要素及个人眼界。1983年,21岁的毕宗岳从大学毕业后进入宝鸡石油钢管厂当技术员时,看到高大的厂房,听到机器的轰鸣,一卷卷钢卷在机器中不到几分钟就变成粗大的钢管……他就暗下决心:宝鸡钢管就是我一生奋斗的舞台。
  36年的职业生涯,毕宗岳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国家油气管材行业专家、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宝鸡钢管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他潜入钢管研究的“深海”,演绎一出出“钢管变形记”,推动宝鸡钢管在国家重大工程西气东输、陕京四线、中俄东线等管线建设中扮演“硬角色”。
  下定决心攻克技术难题
  来到毕宗岳的办公室,只见书柜里满满的都是各种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正是这些“宝贝”给了他理论积淀和思想支撑,让他满载知识,又不成其附庸,灵动地解决各种技术“盲点”。
  记得刚毕业时在基层车间工作,毕宗岳每天泡在钢管成型、焊接、焊缝热处理的关键岗位上,内心满是好奇与激动。因为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都在这里看明白了。
  焊接钢管最重要的是焊缝,这条缝不能有气孔、夹杂等缺陷,否则将来钢管在使用中会因这些缺陷出现泄漏,引起管线爆炸等严重事故。有一次他们在钢管埋弧焊接时,发现有气孔夹杂。为了找出病根,他连续几天守在焊接现场,细细推敲每个步骤,终于在被焊剂掩埋的焊丝中发现了“病灶”:焊丝表面吸上了铁粉!铁粉从何而来?他发现钢板在露天存放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氧化锈蚀,这些锈蚀的钢板在弯曲成形时铁锈会掉下来,焊接时产生的磁力将铁锈吸附到焊丝表面,并进入焊缝导致出现气孔和夹杂。
  后来,他们用磁铁把铁锈吸出来,才解决了问题。毕宗岳从中感慨颇深:工业技术讲求实践应用,需要科研人员躬身前行,才能让技术趋向成熟。
  保持恒心掌握核心技术
  2006年,毕宗岳进入宝鸡钢管公司原焊管研究所担任所长,当时厂里决定开发连续油管。可是,怎样才能做出单根长度近万米的连续油管呢?
  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掌握连续油管的核心技术,产品进口周期长达一年半时间,价格昂贵。对国内油田用户来讲,进口连续油管一直是“用不起、不敢用”的状态。这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导致我国连续油管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前,高效油气作业技术方面和国外差距越拉越大。
  “核心技术必须突破,绝不能受制于人!”
  连续油管科技研发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毕宗岳带领十几名科研人员开始了艰辛的“攻城拔寨”历程。国外公司得知宝鸡钢管要研发连续油管,立即清除了网站上的相关资料。给美国供应连续油管原材料的日本和法国公司也以“合约在身”为由,拒绝给中国提供原材料。
  封锁并没有阻挡毕宗岳团队的志向,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燃起大家“为国争光”的事业心。毕宗岳联合国内某钢铁研究机构,历时一年半时间,经历上百次实验、分析和研究,终于拿出这种优质原材料的成分配比和基本性能数据。
  然而,当他找到国内某大型钢铁公司提出联合试制连续油管原材料时,对方技术专家却连连摇头:“要达到你们说的那些要求,太难了,我们做不了!”技术谈判与合作陷入僵局,毕宗岳的心情跌到谷底。
  难度前所未有,但是正因为有难度我们才需要攻关!
  他们经过谈判,决定先从基本要求做起,逐步改进提高。毕宗岳和研发团队守在这家钢厂,与试制人员反复沟通每一个技术细节,数次进行技术交流、试验试制,最终高品质的钢材“苦炼”而成。
  虽然原材料生产出来了,却仍无法做出管子,因为宝鸡钢管当时并没有这种小口径钢管生产线,需要找外单位进行管坯试制。经多方打听,张家口有家国内唯一能生产高精度小口径管材的企业。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毕宗岳来到这家企业,说明来意,但对方以“生产任务紧”为由果断拒绝。一心想做成的毕宗岳,顾不上面子,守在企业不肯走,没话找话和企业负责人聊天,对方从他的谈吐中发现眼前的是位“技术大牛”,不由得心生敬意,最终同意帮着试制管坯。
  国内没有任何连续油管标准、没有任何制造工艺和流程可借鉴,哪儿出现“堵点”就破解哪儿。历时两年半,当第一根国产连续油管终于成功下线,实物性能指标与实验室设计的标准几近吻合时,所有的参与者都掩饰不住激动的泪水。
  912个日日夜夜,5项核心技术,12项发明专利,1项国家标准,4台自制设备,数百次试验……毕宗岳团队终于攻克并掌握了连续油管的核心技术,宝鸡钢管实现了连续油管的国产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生产连续油管的国家。
  目前,宝鸡钢管的连续油管产品,不但完全替代进口,还大量出口俄罗斯和中东国家。连续油管产量虽然只占宝鸡钢管所有产品的十分之一,利润却占近一半,是名副其实的高附加值产品。
  一片丹心情系国家需要
  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油气输送管做不出高端产品,国内重大油气管道工程无一开工,急需解决“卡脖子”技术。毕宗岳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陕西省、中石油集团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在高性能大输量油气输送管系列产品研究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当时,国家重大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开工在即,工期不等人,如果管线不能按期生产出来,中石油公司要按照合约要求向国外甲方支付油气费用,到底是使用自主产品还是国外产品?当中石油公司把限时研发任务下达给宝鸡钢管后,毕宗岳及其团队决定背水一战!
  为了提高X80钢管焊缝韧性,他们需要自主研发钢管焊接用高性能的焊丝和焊剂。新焊丝从成分设计,到炼钢轧钢、拉丝镀铜,到焊接试验,一个循环下来就需要四个多月。时间不等人,实验室已成了团队的“家”。焊剂的开发更是需要“智力+体力”。他们晚上做配方设计和理论验算,白天自己动手对各种矿石粉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并用手搓成均匀细小的颗粒,再放入高温炉烧结,做成新焊剂后进行焊接试验。一个流程下来大家的手心脱皮了,胳膊还要承受几百度的高温烘烤。
  钢管产品现场试制期间,他们创造性研发的专利产品——高性能焊接材料终于结出硕果:在保证钢管焊缝高强度和高韧性等关键指标下,焊接速度提高30%,为后续公司产值上百亿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又一条国家重大管线工程中俄东线正在设计,即将开工建设。之前,我国建设的天然气管线最大直径只能到1219毫米,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而中俄东线要将年输气量提高到380亿立方米,则必须采用更大直径的钢管——X80钢级、直径1422毫米,这是国内从来没有做过的超大口径焊管,国际上也只有极个别国家能够生产。
  初步设计全部采用直缝成型的焊管,这对宝鸡钢管来说是严峻挑战!毕宗岳和团队从厚壁卷板化学成分与性能指标设计,到焊接工艺实验,再到钢管低应力制造技术研究,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不放过。
  在原材料开发中,他走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型钢厂,讲技术要求,讲性能指标,讲市场需求,通过合作共同攻克了高强度厚壁卷板制造这一首要难题。
  终于,世界最大口径、最大壁厚、最高钢级的螺旋埋弧焊管研发成功,并批量应用于中俄东线。宝鸡钢管引领了全球螺旋管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不忘初心加大研发力度
  宝鸡钢管在建厂5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单一的输送管产品结构,企业为“开疆拓土”,决心尽快研发油套管新产品!这一使命落在毕宗岳肩头。最近十年来,他们不但开发出了常用的J55和N80套管产品,而且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P110、Q125等高端产品,以及特殊扣套管、高抗挤套管、抗硫化氢腐蚀套管等系列化高端新产品,打破了宝鸡钢管过去50年来产品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
  多年来,毕宗岳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3项;授权发明专利21件,制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为国家石油能源行业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连续多年被评为中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并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国家装备制造业启蒙、发展、转型浪潮,作为踏浪者,感谢时代赋予的责任,让我的工作经历有了光彩!”毕宗岳说,面向未来,唯怀初心,方得始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