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著名画家王尊农: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报记者祝嘉








  作为土生土长的宝鸡人,王尊农在西府大地深耕数十载。他以专业画家的操守鞭策自己,以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社会,用真情描绘宝鸡的山川河流和风土人情。品读王尊农的画,能感受到他对艺术、对生活、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刻苦求学,笔下有恒心
  1940年,王尊农生于宝鸡凤翔。尽管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但王尊农深受凤翔民间艺术熏陶,无论是秦腔、社火还是剪纸、刺绣,都能激发他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家里过年时贴的木版年画和箱子上的罩金漆画,画面上生动的图案和明艳的色彩,让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每有闲暇,王尊农便自娱自乐地涂涂抹抹,简单的画面背后,是他向往艺术的朴素愿望。
  初中毕业后,王尊农考上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在父母的鼓励下,未曾出过远门的他,从此开始了在省城的求学经历。王尊农依然记得,初来乍到的那个夜晚,西安美术学院明亮的路灯,带给他一种陌生而向往的辉煌。
  王尊农所在的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不少同学画得比他好,这激励着他一遍遍地练、一张张地画,绘画水平提高很快。正是凭着这股钻劲儿,附中毕业后,王尊农顺利进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学习。在这里,他仿佛鸟儿飞上了天空、鱼儿游进了大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让他高兴的是,美院的老师是刘文西、陈忠志、郑乃珖、陈瑶生、陈光健、罗铭等享誉全国的名家大师。跟着这些老师不但能学到绘画的方法与技艺,更能学到艺术家应有的勤奋、认真以及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王尊农说,在众多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刘文西。刘老师比他年长7岁,师生亲如兄弟。刘老师对待学生没有过多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大家。有一次,刘老师带他们去延安二十里铺实习,当时正值寒冬,陕北的冬天比关中更冷,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学生们怕冷躲在窑洞里,王尊农也不愿出去,只有刘老师在窑洞外,顶风冒雪地画速写,虽然脸冻红了、耳朵冻青了,但手却一刻不停地在纸上画着。正是在老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下,王尊农逐渐懂得,与天赋相比,学画最重要的是敢吃苦、能坚持,这为他日后在艺术领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踏实作画,眼里有真情
  1966年,王尊农从美院毕业后,本有机会去外地一展才华,但生于宝鸡、长于宝鸡的他,离不开脚下这片热土,于是他回到宝鸡,进入长岭机器厂,做了一名木工。虽然看起来工作远离艺术,但做木工的7年间,王尊农结识了一大批基层工作者,并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勤劳、善良、纯朴的闪光点,这些人也成为王尊农的良师益友。
  后来,企业看到王尊农的绘画才能,便调他去子校当老师。在他之前,子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王尊农到学校后,没有像过去那样,老师简单画张画,让学生照着画,而是将绘画、泥塑、剪纸、做工艺品等都加入教学当中,还带着学生外出写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进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虽然美术在中小学是副课,但作为专业老师,王尊农以责任心和艺术素养,一丝不苟地对待科目、对待学生。教学之余,他还经常为学生写生,一个个可爱的模样映入眼帘、跃然纸上,也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在教坛耕耘了20年,王尊农又被调至企业宣传部工作,直至退休。回看在企业工作的几十年,虽然没有专职从事艺术创作,但王尊农一天也没有离开他所热爱的绘画;相反,由于常常为身边的同事、朋友作画,他还迈出所学的人物绘画领域,在山水、花鸟、漫画甚至书法等方面都不断钻研、精进,成长为一个“立得住”的画家。
  王尊农说,如果单从工作上看,自己不是专业画家,但画家专业不专业,不是看他在什么岗位上,而是看他的作品怎么样。如果画得不好,即使是专业画家也不能称为“专业”;如果画得好,即使不以绘画为生,也是一个有专业水准的画家。什么样的画才能称为好画?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能引发共鸣。什么样的画家才能称为好画家?就是真正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不虚伪、不做作,能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带着这样的想法,王尊农和几位同道成立了宝鸡中国画院,发掘、培养了一批求真务实的年轻人,为宝鸡中国画坛补充了新鲜血液。
  谦逊为人,心中有大爱
  王尊农的第一幅获奖作品《西岳出浮云》,是上世纪80年代在长岭子校任教期间创作的。当时,企业工会组织厂美术组去华山写生,王尊农被华山雄、奇、险、峻的气势深深折服,回来后便根据脑海中的印象,创作了气势恢宏的《西岳出浮云》。画面中,西岳华山傲然耸立、直插云霄,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坐看云起云落、云卷云舒,内心始终静如止水、波澜不惊,给人一种从容、豁达之感。王尊农说,艺术创作也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作为从基层走出的艺术家,王尊农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基层,他的绝大部分人物画,主角都是西府地区的农民。他说:“我出生在农民家庭,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以跟农民有着感情上的亲近。”王尊农还曾到彝区、藏区采风、写生,创作出一大批反映彝族、藏族群众生活的作品,拙朴、深沉的画风,流露出时代和地域交织的沧桑、厚重之感。
  有人说,在艺术家身上,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向来都是互为印证的,王尊农亦如此——他的画拙朴、深沉,他为人谦和、内敛。王尊农经常劝告年轻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无论对谁,都不要摆架子。你不过是个画画的,有啥了不起,人家能把卫星送上天、能让高铁那么快,你会画几笔画算个啥?”他说,画家在创作时,千万不要设立过高的目标,比如,为了参加什么展,为了获得什么奖,或者为了一幅画能卖多少钱,这样的话,心理会产生负担,让创作不纯粹、不真实,作品肯定不能打动人。
  王尊农主张作品要有地域特征,宝鸡画家就要深入生活,创作反映宝鸡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社会百态的作品,特别是表现宝鸡发展成就的作品。2010年,他主编的“古陈仓新宝鸡”主题山水画作品集,就是按这一创作思想组织画院画家及其他同行完成的。他说:“画家就要把从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经过整理提炼,集中地体现在画面上,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表达出来,这是我们画家的责任。”
  如今,年近八旬的王尊农依旧活跃在宝鸡画坛,不仅以他的画笔描绘着宝鸡的风土人情,更以他的精神激励着后辈继往开来,为宝鸡艺术繁荣作出贡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