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防汛专刊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特稿•广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岐山是《诗经》描绘的地方
宝鸡是历史与现代融合很好的城市
周原是中华文化的一条主根
来宝鸡寻找姓氏之根
一起为周原呐喊、为周原歌颂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鲁奖”获得者、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
岐山是《诗经》描绘的地方
本报记者张琼
“这是我第一次来宝鸡,感觉这里文化深厚、人杰地灵。岐山是《诗经》描绘的地方,果然风光秀美、人文厚重,参加这次文化采风活动很有意义。”胡学文直言对宝鸡的喜爱。
在岐山采风时,胡学文格外留意当地的山川地貌,颇有兴致地在凤凰山上拍照留念,他认为岐山至今依然保有植被丰富、土地肥沃的特征,可以理解周部族在几千年前,几经迁徙,最终选择定居岐山的心情。胡学文说:“陕西作家了不起,作品有一种大气,这可能与他们脚下的土地有很大关系。”
采风活动中,胡学文对与周文化有关的景点、遗迹流露出浓厚兴趣。胡学文出生于张家口市沽源县一片辽阔的草原,小时候从同学手中借来《封神演义》阅读,“西岐”“姜太公”等地名人名深深印刻在他脑海中。随后《诗经》中的诸多篇章,又将诗情画意的色彩盖在周原大地上。胡学文说:“有的东西过眼不过心,有的则能入心。比如旅游推介、景点介绍等,人看过之后像过眼云烟;而文学的力量是很强大的,那些故事和诗词一旦读进去、入了心,一生都忘不掉。今天,我来到文学故事的发生地,印象深刻。”
胡学文认为,周文化的开发可以借助文学、影视等途径,让人们感受到从古至今中国文化中礼仪、民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从而对宝鸡这块土地有更真切的认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