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流浪地球》剧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对古人生活的还原让电视剧细节更加丰满 电视剧中的盛唐景象让观众震撼 ■本报记者张家旗
还原细节 让古人生活更加真实生动
最近,一部网剧火了,火到《人民日报》公众号、新华网、《光明日报》等纷纷发文点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还专门为它举办了专家研讨会。它就是《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是根据马伯庸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自开播以来,《长安十二时辰》反响热烈,截至7月17日晚,该剧豆瓣评分已达8.6分,播放量与日俱增。
那么,这部电视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么多人沉迷不已?33岁的市民刘亮说,除了精彩的剧情外,主要是因为大量真实可考的细节打动了他。原著小说作者马伯庸一直喜欢中国历史,并擅长在史料中抽丝剥茧,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写出许多真实且有趣的历史细节,这一点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等。在将他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时,主创人员也保留甚至新加入了大量翔实的历史细节,使观众欣赏该剧时,犹如打开了一本唐朝生活的百科全书。比如对上元节习俗的详细表现,主人公之一的子午簪佩戴方式,人物之间的称呼和礼仪等等,这些都尽量准确地还原历史。据报道,剧组甚至请来专家,精心复原了28种唐朝点心供各种日常宴会场景所需。
对于女性观众来说,这部主要讲述“唐代反恐”故事的电视剧也在其他方面吸引着她们。在校大学生刘子瑜就表示,《长安十二时辰》中呈现出的传统文化之美,让她沉醉不已。剧中对唐代女性的服饰、妆容还原得十分到位,看着女性角色的一颦一笑,仿佛就是唐三彩活过来了一样。在一些故事情节中,还加入了古法造纸和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同时影片也很好地表现了恢宏的盛唐气象,令人心生自豪。
该片导演曹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该剧开拍前,道具、美术、服装团队筹备了近一年,进行史料整理、制作。剧中无论是主角、配角,甚至群众演员的服装和道具,几乎都是重新制作,确保最大限度还原历史。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爆红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展示了一位宋代五品官的家庭生活。虽然是部情感剧,但在打马球投壶、插花点茶、曲水流觞等细节处理上颇有古韵。据了解,该剧中的器具陈设大多是根据宋代书画上的物件仿制出来的。《人民日报》也发文点赞这部剧,称其“呈现出了古代生活质感以及清雅韵致的审美感受”。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注重对历史细节的考证,小到人物的一个动作,大到城市景观的展现,都力求真实可信。这些电视剧虽并不都是历史正剧,但为观众带去了大量正确的历史文化知识,并让他们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让今古传奇更加受人认同
这些年,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影票房、电影放映数、影院和观众数量都有了明显可观的增长,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可以和好莱坞电影分庭抗礼的国产影片。这些影片无论是口碑还是人气,都有着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也看到,不论主题是民间传说还是科幻故事,不论年代是古代还是现代甚至未来,这些国产电影的精神内核仍然来自于传统文化。
今年春节档,一部《流浪地球》成功逆袭,从先前不被市场看好,一跃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这部由刘慈欣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是在国产电影中相当少见的科幻片类型,讲述了当灾难来临时,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上发动机,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的故事。
这部电影上映后,因其宏伟壮观的场面、精良的特效和动人的故事被观众强烈追捧。但当我们剥开这层表现,就会发现,影片的精神内核仍然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影片开头,当人类得知灾难即将来临时,并没有争先恐后逃离地球,而是决心带着家园一同踏上未知的逃难旅程;又比如影片中段,人们得知地球生命只剩几个小时,大部分人都第一时间决定回到家乡。这些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故土难离的质朴情感,同时也体现出了人类的家园意识。
在影片中,提出了“饱和式救援”的概念,当主角一行人按照救援计划赶去点燃某个发动机时,还有好几组人从不同地方出发赶去救援;同时,主角也不是西方灾难电影中常见的“孤胆英雄”,而是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危机。这也很符合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所以有许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激动地表示:这才是中国科幻电影应该有的样子。
2015年暑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至今令许多观众念念不忘,这不仅是因为电影画面美丽、制作精良,更是因为它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基础上大胆创新,并且不是胡编乱改、粗制滥造,而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指出,《大圣归来》大胆创造、合理想象、不恶搞,对经典充满敬意,体现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文化自信让中国形象更加光彩夺目
除了国产影视剧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剧中也更多体现着中国元素,这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为全球观众所了解。
在过去几百年中,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有些人甚至不愿了解。于是便造成了《图兰朵》《阿拉丁》《夜莺》等著名文艺作品,虽然故事背景是中国,但关于中国的描述却是错漏百出,完全是作者臆想出的“中国形象”。上世纪30年代,美国根据在中国居住了40年的作家赛珍珠的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地》,许多场景是在中国实地拍摄,但演员却都是美国人,而且片中对中国的描述也有不少有失偏颇之处。
但这种情况在近些年逐渐有了变化。现在,国外电影中,关于中国的描述越来越真实准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也越来越多,至少现在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清朝服饰,说着一口连中国人都听不懂的“中国话”了。
外国影视剧中对中国形象的正面描述,也从单纯的美食、美景,到先进的科技水平、强盛的国家实力和优美的传统文化。比如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的最后,女主角就是搭乘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好莱坞电影《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局拿出了重型运载火箭太阳神,提供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同NASA一起完成拯救男主角的行动。
在美剧《犯罪心理》中,引用过孔子的名言。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不但有剪纸、皮影、水墨等中国传统艺术,还借用动画人物之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进行了解读。不久之后,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上映,中国的好故事将被更多人熟知。
国外影视剧迷恋中国元素,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喜爱中国元素。这也让我们更加有了自信,不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出去、弘扬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