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喜:陕西省丹凤县人。有诗歌散文见《诗刊》《草堂》《星星》《天涯》《红岩》《散文选刊》《散文》等。在当爆破工人时,写下代表作《炸裂志》,受到广泛关注。
关山万里,大漠风岚。因生活与命运的漂泊动荡,我几乎吃过了中国大部分面食,反倒是离家门并不遥远的岐山臊子面吃得少些。也是因为生活与命运的崎岖,与这片土地上的事物总是失之交臂。
2013年春天,我在河南南阳开矿,被炮声震聋了耳朵,回老家商洛某家医院住院。在一个有些隐蔽的巷子,才第一次吃了岐山臊子面。
这是一对母女开的店,门脸不大,四张小桌,光线幽暗,白天要亮着白炽灯,清光之下倒是十分干净。母亲主厨,女儿服务,食客满堂。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宝鸡话,稍稍有点硬,它的尾韵很重。后来从资料上知道,宝鸡话是一种雅言形式,是古代通用的国语。加上她们母女以素色为主的衣着,使这个小店与这座喧嚷的城市脱离开来。
岐山臊子面在中国众多面种里算小众。我后来见到的岐山臊子面馆,经常都是真正的岐山人开的,不像那些名吃,总是被人伪冒,比如陕西肉夹馍、重庆小面、新疆拉条子,你在别处见到的,并不是正宗的,反倒是岐山臊子面因小众,保持了它的“纯真性”。
面虽小众,并不简单。我特意留心过这位母亲的操作,做汤一环尤为用时用心。
不同于其他面食提前熬好了汤、浇头与码料等,臊子面的汤要现做现烧,主料有豆腐、鸡蛋皮、木耳、胡萝卜、蒜苗、土豆丁、肉丁等十几味。臊子面的配色最为讲究,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鲜亮又营养。
锅要大,火要硬,倒入清水,旺火烧得沸腾,再放入肉臊子。然后将木耳、鸡蛋皮、黄花菜等入锅,旺火滚沸后文火小煮。汤要注意色正,即红、鲜、亮。汤味可以根据客人口味微调,但一定会保持酸、辣、鲜的基本口味。将热汤浇到刚捞出锅的面上,一碗汤滑味鲜、香美可口的臊子面才算完成了。
据说,岐山臊子面是中国最古老的面种之一,在周秦时期已有流行。山河易碎,人世如幻,唯有它依然在以不变应万变,保持着心性。一直在关中平原和甘陇民间占据着餐桌。
这家女儿大约十五六岁,细声细语里含着羞涩。也许是家里碰到了什么变故,也许是别的原因,母女到几百里外的陌生地方讨生活。每次端饭时,她怕碗掉地上,用力扣着碗沿,纤细的手指要陷进磁里去。面刚出锅,很烫,她用力咬着嘴唇。面和汤总是很足,满满当当,在放到桌子上的一瞬,想快放又不敢,怕汤溢出来溅到了客人。
我老家丹凤县北山有一种叫汤面的面食,就地取材,自成讲究,我从小时吃到大,与岐山臊子面有些相似,我们又叫它“糊涂面”,我以为已经是天下老大,比起岐山臊子面,却是少了辣、酸的鲜明个性。老家人祖上是从安徽迁来的,至今说着一口纯正的安庆话。毕竟渊源不同,少了周秦遗风的丰富与秉持。
在商洛这家医院我住了一个月,打了很多针,吃了很多药,没什么效果,医生也治得烦了,催着我出院。
出院当天,我又到了这家岐山臊子面馆,我要了一份面,依然面白汤艳。
门外,春尽夏至,这座秦尾楚头的小城,男人女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花红柳绿,秦岭吹来的风,吹动他们欢天喜地的一天。
2014年暮冬某天,一场大雪致使高速、国道全封闭,我和伙计被堵在了宝鸡。
出发的时候,晴空万里,我们三人开着一辆皮卡从户县出发,去看甘南迭部的一座矿山,在此之前,老板在那里投入了80万元,环保整顿,矿口停了整整三年。经过宝鸡时,我想起了久违的岐山臊子面,但天色近晚不敢稍停,车上事先已备足水和吃的。我分不清是取道陈仓——凤县——两当还是别的线路,天亮时,到达的地方是一个藏区。
矿口早被人从底部打穿,成群的藏民赶着骡队,一趟一趟把矿石驮运到公路边。机器能拆下的零件全被拆掉,剩下的壳体斑斑锈迹。老板从洞里出来,没有说一句话。看了看山头上一排高达十丈的云杉,说了句“走吧”。听说山那边就是九寨沟,隔着云彩和重巅。
无奈返回。在大散关,雪涌关道,又一个天黑时分到了宝鸡。
老张的饭店不小,位置也好,但那一晚几乎没有食客,我们三位的到来,他很高兴。以至于我们吃过了饭要找家旅馆住下时,他端上瓜果摊开了沙发,“睡什么睡?我加大炉火,我们谝一夜比睡觉强!”
老张在小张的时候也风光过。在广东开过彩印厂。那时候百业初兴,机会如同珠江的流水,小张先是给人打工,在印刷间看机器。干着干着,不但学会了各类招牌广告册页的印刷流程,还学会了电脑绘色与设计,干着干着,心就大了,自己开了厂,招了工人。当年挣了30万元。再后来,情节如很多创业失败的故事一样,供货的老板卷了款,跑了路。不同的是,跑了路的香港人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兄弟,我欠你70万元,我会永远记着,别人欠了我200万元,我不敢要,人家有人。我有钱了,一定还你。
老张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像经历了一场环地旅行。这时候他已经四十岁。老婆带着孩子跟人走了,他没有怪她。老张欠人40万元。
早晨出发时,老张又为我们做了臊子面,说他拿出了一辈子最好的手艺。
真的是最好的手艺,是我一生里吃到的最好的面食——面条细匀,薄韧似筋,臊子因红油而鲜亮,汤味酸辣入口风流,薄、筋、光、煎、稀、汪,如十八年前,北风递来的人生的良辰。
肖像作者: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