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眉县出产的小龙虾
我市养殖的花鲢鱼
我市某水产市场在卸水产品
工作人员在渔场捕捞鱼种。许建强摄
曾经
宝鸡人为吃鱼发愁
1987年11月26日的《宝鸡报》一版报心位置,刊登了《宝鸡人食鱼有望冯家山水库网箱养鱼试验喜获成功》的消息,记述了冯家山水库网箱养鱼试验成功,我市群众将不再为吃鱼而发愁。
“那时候鱼不够吃,此试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还获得省上的科技进步大奖!”市水产工作站工程师刘平,曾参与冯家山水库网箱养鱼试验工作8年时间,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道路不好,运输活鱼的技术也不行,群众吃鱼基本上全靠当地养殖,当时全市年产活鱼仅600吨,群众吃鱼难。当时政策允许在水库养鱼缓解群众吃鱼难的问题,市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密云水库参观学习后,决定在冯家山水库开展网箱养鱼试验。
1986年,市水产工作站与当时的市水利水保局签订合同,开始进行网箱养鱼试验。起初在水库放置了13个网箱,每个面积26平方米,投放了从西安等地购买的鲤鱼、罗非鱼等品种,鱼饲料都是自己配方,自己买原料加工,饲养了5个多月后,共产鱼7800公斤,平均亩产15800多公斤。1986年11月23日,省市相关专家来到冯家山水库,对网箱养鱼试验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该试验的成功为我国水库养鱼探索出了一条高产的路子。这个试验还获得了1992年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1990年开始扩大养殖规模,网箱增至28个,水产站派出13名职工到冯家山水库养鱼,吃住全在水库,自己买菜做饭。到1992年,亩产鲜鱼8万公斤,为全省领先。刘平说:“当时宝鸡的鱼市场在汉中路北段铁路桥附近,后来网箱养殖的鱼大多数被批发到了这里,基本能满足群众吃鱼需求,群众不再为吃鱼发愁了。”1995年,相关文件规定,不允许在供给人饮的水库开展人工养殖业,我市积极执行规定,网箱养鱼宣告结束。
今日
年产活鱼8000吨
“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市区每年人均吃鱼1公斤左右,农村更少。”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李晋生介绍,那些年鱼的产量低,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吃上冷冻带鱼。物资紧缺,烹饪鱼消耗食用油多,鱼有刺,吃起来麻烦,因而宝鸡群众很少吃鱼。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我市渔业发展。目前,全市拥有350条河流、103座水库,独特的水文、气候条件为鱼类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全市共有鱼类74种,主要经济鱼类有15种,其中人工养殖的有鲤鱼、鲢鱼、草鱼、鲟鱼等,这些都是群众平常食用的品种。如今,全市养鱼6800亩,渔业年产量约8000吨,渔业经济总价值约2.1亿元,鱼产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3倍。所生产的鱼除了满足本地市场外,还销往甘肃、宁夏、西藏等地。现在,鱼虾蟹等鲜活海产品几个小时就能空运至宝鸡,宝鸡人均年消耗鱼5公斤左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群众吃鱼需求完全可以满足,现在主要追求鱼的品质、品种、口感和营养!”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工程师王明祥介绍,20年前渔业生产主要是提高产量、推广先进技术,为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吃鱼难”的问题,当下追求的是鱼的品质,解决“鱼难吃”的问题。
我市出台的《宝鸡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首次划定了渔业生产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以更好地发展渔业,满足群众需求。
我市通过种种措施鼓励支持渔业养殖,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天然水域鱼类保护,推广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大宗水产品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对水产养殖合作社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对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全市13个水产养殖合作社发展良好,所产的鱼源源不断供应省内外市场。
美味
把鱼吃出花样来
“只咥辣子不吃菜”是宝鸡人曾经的生活写照。如今,宝鸡人生活好了,餐桌上无鱼不欢,无鱼不成席,一年到头不离鱼,变着花样吃鱼。年轻人喜欢吃烤鱼、麻辣鱼,老年人喜欢炖鱼、红烧鱼。请客吃饭、农村过事,都少不了鱼。
在高新区千河镇产东村,村边十几户渔家乐连成一排,都是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而成的,客人在此既能品尝各色美味鱼,还能住宿休息。烹饪所用的银鱼、鲤鱼、青鱼等都是当地所产,红烧鱼、酸菜鱼、泡姜鱼等吃法众多,可以煎、炸、蒸、焖、烤,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品尝,到了夏季,客人几乎天天爆满。
在我市县区、乡镇,甚至部分农村,分布着许多以鱼为主的餐馆饭店;夏季夜晚,烤鱼烤肉摊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市区中山路上的“乡村鲫鱼”,新建路、新福路上的“纸包鱼”,市行政中心附近的“重庆老家耗儿鱼”,新华路上的“一鱼多吃”,北坡陵塬上的农家铁锅鱼,农贸市场上的小炸鱼……市区中滩路上,一家鱼头火锅店经营多年,生意越来越红火,从开业初只有几张餐桌,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张餐桌还坐不下,客人经常排队等候。在眉县、扶风县、金台区六川河等地,渔业养殖户开办的垂钓等娱乐项目,同样吸引了不少游人。
“今非昔比,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鱼了,讲起了‘渔文化’。”王明祥说,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市集游玩、垂钓、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上规模的渔家乐有50多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渔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