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人社专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毛主席警卫员胡彦江:勤俭朴素讲奉献
两当兵变亲历者吴彦俊:忠于信仰不变色
宝鸡县游击队员张宗:古道热肠心向党
宝鸡籍舞蹈编导家推出佳作
陕西省第四届朗诵大赛总决赛鸣金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宝鸡县游击队员张宗:古道热肠心向党
张谢村是陈仓区周原镇的一个村子,村子里埋葬着三位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员——张宗、刘碎合、谢周田。近日,张宗的孙子张星向记者讲述了张宗生前的故事,并展现了张家人古道热肠、忠于信仰的好家风。
张谢村人张宗在当地被人称为“盐不咸”,为何?张星解释,曾祖父早年远赴新疆打工,挣下几麻袋银圆回到老家置地盖房,张家逐渐成为当地富户。张宗年幼学文识字,十几岁就赶着家里的牲畜去卖盐,当时不少盐贩子靠卖盐发家致富,而张宗却经常不收或少收乡亲们的钱,哪家没钱,他就分文不收,哪家钱少,就少收一点,张宗的热心肠得到老百姓的敬重,故而称他为“盐不咸”。在甘肃贩盐途中,张宗结识了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领导人,憎恶国民党统治的张宗积极参加了革命,用“张老五”“张绪娃”的别名,以卖盐为掩护,暗地为党组织运输物资、打探情报,并加入宝鸡县游击队。
20多岁时,张宗担任宝鸡县游击队中队长,为解决枪支弹药不足问题,张宗常从家里拿钱购买枪支。一次,张宗接到上级组织命令——清剿附近的土匪,尽快疏通党组织的地下交通渠道。接到任务后,张宗和游击队员经过几个昼夜的跟踪,终于摸清土匪头子的行踪。一晚,当土匪头子到附近村子活动时,张宗趁土匪头子抽烟的瞬间将他击毙。1948年9月,经过党组织批准,张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宗和宝鸡县游击队员们曾袭击了伪钓渭乡公所,并袭击了西撤的胡宗南的一支队伍,收缴了一批枪支。曾受过张宗等人恩惠的村民们在这些战斗中都悄悄为他们作掩护。
1949年2月11日,游击队的200余名队员被敌伪县自卫团包围在钓渭乡颉头村的后山上,游击队边打边撤,激战至天黑。接到西府地委转移命令后,2月15日夜,张宗带着队员赶赴凤翔,走到周原油坊村时,被敌人骑兵巡逻队发现;殊死搏斗中,因敌军数量多,游击队中除少数队员突围外,张宗、刘碎合、谢周田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张宗等三人坚决保守党的秘密,一字不说。敌人恼怒,于当年3月2日将三人吊在张谢村城墙的西边杀害。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三人始终都昂着头。那一年,张宗年仅30岁,谢周田29岁,刘碎合24岁。
宝鸡解放后,张宗父母在家里的柴草堆和炕眼里发现了一批枪支和子弹,全部上缴给了国家。全国解放后,经省政府批准,张宗、谢周田、刘碎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张宗事迹的感染下,张家人养成了爱国爱家、关爱乡亲、帮助他人的好家风。张星成长为全国闻名的宝鸡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张谢村建起了社火脸谱博物馆,在这里为周边村子的乡亲义务讲解民间艺术知识,传播家乡文化之美。张星说:“爷爷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子孙更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岁月,干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为社会、为家乡出一份力。”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张琼采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