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斜谷造船务的背影
◎杨烨琼

  说眉县斜谷曾有全国第二大造船厂估计许多人会质疑,因为当地人既无口传,更不见于县、府、州志记载。然而“斜谷造船务”在苍茫的历史中宛如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常闪现在史志的文字缝隙,让人遥望。
  在《宋史》《包拯集》《陕西通志》中均收录有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份公文奏表。这份奏表是由当时陕西转运使包拯写于宋仁宗庆历七年四月至八年五月间,即《请权罢陕西州军科率》。撰写人包拯是北宋名臣,也就是戏曲里及民间所称的“包青天”“包公”。他在《请权罢陕西州军科率》中记述:“凤翔府斜谷造船务每年造六百料额船六百只,方木物料等,自来分擘与秦陇凤翔府诸处采买应付。”这段记载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信息:首先,宋仁宗庆历年间,在凤翔府斜谷有“斜谷造船务”。“凤翔府斜谷”,即今眉县齐镇斜谷村周边地区。据北宋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载:“眉,府(凤翔府)东南一百里。五乡。虢川、斜谷、清湫、横渠四镇。”“斜谷”当时属于眉县的一个“镇”。宋代的“镇”是指经济比较发达的人口聚集区。可见,在宋时,“斜谷镇”确有一个“斜谷造船务”存在。其二,“斜谷造船务”“每年造六百料额船六百只”。也就是说每年的造船量是“六百料”的船“六百艘”。所谓“料”,是指造一艘船所用的物料,后来转用为载重计量与船舶设计标准。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宋船载重以米石为标准,米一石为92.5宋斤,合今55公斤,即为一料。所谓“600料”即每艘船的额定载重量为33吨。查史料可知,在北宋相当长的时间里,除凤翔府斜谷造船务外,其他船场所造的漕船多为载重量300~500料(即16~27吨)的船只,而斜谷造船务每年额造600艘船,均为600料(载重为33吨)。这个载重量在当时为全国单船载重量之冠。从以上两个方面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到昔日“斜谷造船务”那遥远、沧桑、高矗的背影。
  北宋时期,全国有十几家官方大船场,多分布在南方,北方大型船场只有“凤翔府斜谷造船务”一家。选择斜谷作为造船厂地址,正因为斜谷紧靠秦岭,木材资源丰富,同时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可以依托“斜谷水”通于渭河上下,远及黄河流域,以至大海。
  “凤翔斜谷造船务”是当时陕西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国有企业”。宋元时期的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中有这样一组数字记载:“诸州岁造运船,至道末(即997年)三千三百三十七艘,天禧末(1020年前后)减四百二十一。虔州(今江西赣州)六百五,吉州(今江西吉安)五百二十五,明州(今浙江宁波)一百七十七,婺州(今浙江金华)一百三,温州一百二十五,台州(今浙江临海)一百二十六,楚州(今江苏淮安)八十七,潭州(今湖南长沙)二百八十,鼎州(今湖南常德)二百四十一,凤翔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六百,嘉州四十五。”由此可见,北宋时期,全国所有造船场中,斜谷造船务的生产量排行第二(年额产600艘),“仅盾虔州(年额产605艘)之下”;庆历年间,年造船总量为3000艘,从包拯奏表中的记述看,斜谷造船务不仅生产的是大型船只,而且数量占到当时全国造船总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大宋朝江河湖海奔忙的船只中,每5艘就有一艘来自于“凤翔斜谷造船务”。我们可以想见“凤翔斜谷造船务”当时举足轻重的生产地位和恢宏的规模以及高超的造船技术。
  大规模的造船量,必然要用到大量的木材原料。到了北宋庆历年间,“凤翔斜谷造船务”采买原料的经费因为凤翔府和陇州的拖欠常常不能到位,因此造船的材料供应出现了问题。包拯到“凤翔斜谷造船务”详细了解情况,认识到“若稍不行宽恤,则疲困之民无保全之望”。于是他向朝廷上呈奏表,请求朝廷减轻老百姓的重负。这就是包拯的《请权罢陕西州军科率》的基本内容。宋仁宗很快批准了包拯的奏表,下旨“罢秦陇所科斜谷务造船材及罢七州所赋河柱竹索皆数十万”。
  通过零星资料的记载,我们看到了一段段尘封往事。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历史忽视了“斜谷造船务”,但这个北宋年间的第二大造船厂在包拯的奏表里,如一缕阳光从一罅缝隙间透了出来,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它曾经的恢宏。“斜谷造船务”建于何年,又停产荒废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回答。此刻,我站在斜谷这个古风古意的地方,仿佛看见一艘艘大木船,正向着远方地平线驶去,隔着宽阔的水面,“斜谷造船务”字样的旗幡在风中飘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