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文化人物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健康养生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今日高新
标题导航
|
早介入带来快康复
三个新实验室投入使用
护士长用心服务受称赞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早介入带来快康复
——市中医医院开展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小记
近几个月,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的康复治疗师孙磊和张杰,每天上班不去康复科“待命”,而是在医院的脑病科及骨科病区忙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随着现代疾病诊疗多学科交叉合作理念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康复治疗对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与医院骨科、脑病科等科室开展科室间合作,固定安排两名康复治疗师进入脑病科和骨科病区,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加速患者康复。
今年9岁的浩浩(化名),因为意外受伤,导致左手掌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并未完全恢复,浩浩的左手肿胀异常,五指不能自如活动。康复治疗师张杰第一时间为浩浩进行康复治疗,一周后,浩浩手部肿胀明显消退,活动时疼痛感减弱,各指间关节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张杰介绍,早期骨科康复治疗非常重要,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受益。例如,术前术后的肿胀可以通过淋巴引流技术与肌内效贴加速消肿;前期通过手法松解及静力训练,可以防止关节粘连预防疤痕生成和肌肉萎缩;早期在床上通过被动辅助静态负重训练增加患肢应力,可以加速骨折愈合。
今年57岁的陈先生,半年前在外院做胆囊切除手术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在心肺复苏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但意识仍处于深度昏迷。陈先生的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效果都不理想。今年5月9日,陈先生转入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经过“驻扎”在这里的康复治疗师孙磊的精心治疗后,目前陈先生病情明显好转,营养状况改善,四肢被动关节活动度良好,主动活动明显改善,可自主睁眼,声源刺激双眼有定位,生命体征平稳。据介绍,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地挖掘损伤部位的修复潜力,促使神经末梢突触再生;同时,还可以控制异常模式的形成、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或内翻等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除了每天繁忙的康复治疗外,两位康复治疗师还会在“驻扎”病区,向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详细介绍康复医学科的前沿理念、康复适宜人群、康复科的功能评估和治疗手段等相关知识,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康复的重要性。
将康复治疗师的“主战场”从康复治疗大厅挪到临床病区,为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科学周密的康复治疗,是市中医医院在践行早期康复与无痛康复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这一做法很好地促进了医院康复科和相关交叉科室的交流与技术互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治疗费用。一年多来,许多患者因康复治疗的提前介入,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康复时间大大缩短。
正是看到了康复治疗在临床上的显著效果,今年开始,市中医医院康复科进一步加强与医院手足显微骨科·足踝外科、脊柱骨病二科和骨伤一科、脑病一科、脑病二科等科室的合作,并定期组织联合查房,深入到这些临床科室,向医护人员宣讲康复医学相关知识,对脑血管病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致残率。相信,这一举措未来将会造福更多患者。(鲁淑娟 王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