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交警之窗
第04版:民政专刊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副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给流浪者一个温暖的家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给流浪者一个温暖的家
——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纪实
编者按:做好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对于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今天是第七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市的救助管理机构,看看他们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呈现的亮点。
寒冬里的一床棉被,让他们感到温暖;
风雨中的一间小屋,让他们有了容身的港湾;
饥饿时的一碗热饭,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窘迫时的一张车票,让他们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
在宝鸡,全力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行动从未停止。
及时有效救助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创新救助模式,给流浪乞讨人员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他们用爱,谱写出了一曲朴实无华的奉献之歌,用坚守,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
完善设施
为流浪者打造避风港
宿舍宽敞整洁、阅览室图书种类丰富、活动室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走进位于市区宝平路的市救助管理站,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早在1961年,我市就建有宝鸡市流浪乞讨农民收容站,后更名为宝鸡市自流人口中转站。2003年,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宝鸡市救助管理站建成了。除了面积比以前的救助机构大外,硬件设施比以前完善了许多。救助大厅、阅览室、活动室、宿舍、食堂等一应俱全,楼外还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在这里,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和保障。
市救助管理站建得不错,县级的建得怎么样呢?相信你看完千阳县救助站后,一定会赞叹不已。
2017年7月,千阳县启动救助站建设,将城关镇一小学改造成了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救助站,于2018年4月投入使用。该救助站由两栋二层楼房组成,不仅有接待室、活动室、阅览室等,还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户外运动场所。特别是宿舍,用“高大上”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救助站共有35张床位,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齐全。单人间全部采用软包,电视、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与宾馆的标准间不相上下。
其实,上述两所救助站只是我市众多救助管理站的代表。为顺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投资3800余万元,在陇县、太白县、凤县、陈仓区等县区高标准改造、新建了11所救助管理站,成立了97人的救助管理队伍,全天候24小时为流浪乞讨人员服务,实现了全市救助管理建设项目全覆盖。其中,市救助管理站在西北五省区首家被命名为“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并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多项荣誉,凤翔县、岐山县救助站也相继被民政部命名为“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
创新服务
救助服务遍布城镇角落
救助管理站是社会兜底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机构。近年来,我市的11所救助管理站在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临时救助、帮其寻亲、护送返乡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吸引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其中,走出了一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新路子。据了解,近五年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9600余人次,安置滞留人员64人,寻亲返家人员227人。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我市采用站内、站外相结合的方式,让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带着物资,在市区(县区)繁华路段、火车站、汽车站、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会劝导其前往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愿意进站的,他们会提供免费食宿,不愿意进站的,工作人员会留下食品和必要物资。同时,对来自外地的流浪乞讨人员,各级救助管理站会劝导其返乡并提供救助车票。身患疾病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会及时将其护送至定点医院救治,待他们身体恢复后再安排返乡。各级救助管理站每年都会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应急救助和专项救助活动,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帮他们顺利度过恶劣天气。
此外,我市民政部门还开展了“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完善“危机介入、早期干预、源头预防”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模式,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多措并举让流浪失学未成年人重返学校。据了解,自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救助各类流浪未成年人800余人次,接转护送131人次。 在进行常规救助的基础上,我市救助管理机构还不断加大创新探索力度,与南苑老年公寓合作,让其负责照顾滞站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日常生活的同时,还与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签订购买服务协议,为流浪儿童提供行为矫治、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收效显著。
去年9月,我市民政部门还在跨领域、多部门联合救助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启动福利彩票投注站设立救助点工作,把投注站的工作人员发展为“线人”,让他们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后及时上报给救助站。目前,全市已有150家福彩投注站开展救助工作,36名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直接救助。
大力宣传
发动各界参与救助
“您好!这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宣传单,上面有救助政策和救助电话,您在日常生活中如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请及时拨打救助电话,我们会第一时间前往救助。”日前,扶风县民政局在县城文化广场举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仅靠民政部门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多措并举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在各大节日期间,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制作展板、向群众发放宣传册等,进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宣传。他们还在民政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定期发布救助管理流程、规范。与此同时,出租车、公交车LED显示屏也成了救助管理部门的宣传阵地,定期在上面公布救助电话,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此外,每年6月19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天,邀请公安机关、媒体单位、社区干部、环卫工人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救助站,通过实地参观,动员大家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民政部邀请新华社等六家中央主流媒体,前往我市救助管理站进行为期两天的体验式采访报道,记者们参观基础设施,体验救助岗位,了解救助流程,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救助管理工作。“宝鸡的救助管理工作创新性强,做得实、做得好!”中央媒体记者们实地采访后,对此赞不绝口。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主动适应救助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将救助服务对象由流浪乞讨人员向临时遇困流动人员拓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000名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去年12月27日,姜眉公路太白县五里坡路段积雪,近千辆车被困于此。太白县民政局接到交警部门的求助电话后,立即启动非常天气应急预案,并安排人员为被困人员送去面包和饮用水,受到了被困人员的交口称赞。
如今,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化救助格局在宝鸡已经形成,宝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面旗帜,未来也必将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