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赏奇石学茶艺 做手工长见识
——本报小记者团走进永盛文玩城体验非遗项目活动侧记

  绳编、核雕、根雕,难得一见的民间工艺品让孩子们惊叹不已;渭河黑乌金、鸡血玉、石头画等,具有宝鸡元素的展品让孩子们眼界大开。6月15日,本报小记者走进永盛文玩城,赏奇石、学茶艺,体验手工绳编等非遗项目,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观学习长知识 

  当天上午,宝鸡日报小记者走进永盛文玩城,开始了研学之旅。“和田玉分籽料和山料,羊脂玉品质最好……”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孩子们学习识别和田玉、南红、桂林鸡血玉、渭河石、翡翠、松石、水晶等玉石矿石常识,并详细观看了原石经过切割、打磨、抛光等工序加工成玉器的过程。
  在茶道品茗活动中,茶艺师一边给小记者讲解中国茶道文化,一边进行茶艺表演,小记者在品茶的过程中体验中华茶道文化。
  工作人员向小记者介绍,金缮修复是通过粘接、补缺、打磨、阴干、抛光、上金箔等一系列工序反复多次,将损坏或残缺的玉饰、瓷器等修复成新的工艺品。听完介绍,小记者郭昱杭说,她喜欢金缮修复工艺这种对待事物不轻易放弃的态度。 

  动手体验乐趣多 

  参观结束后,爱心志愿者、从事手编创意研究20余年的历军老师为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手工绳编艺术实践课。课堂上,历军拿出自己收藏的高档红木把件,手把手教小记者和家长编绳结的技巧。他对孩子们说:“手工编织非一日之功,需要静心凝神,日复一日方能熟能生巧。”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制作的手把件、车挂件完美收工了。小记者孙轶涵的妈妈拿着女儿编织好的手把件开心地说:“孩子特别喜欢手编活动,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活动现场,历军老师还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创意手编作品赠送给小记者。小蝴蝶、小金鱼、小青蛙、小猫咪……种类丰富,憨态可掬,让小记者爱不释手。
  小记者李坤钰的妈妈表示,宝鸡日报小记者团组织的这项活动很有意义。他们一家人都很喜欢传统文化,平时经常带孩子到博物馆、文玩城等地方参观,孩子也逐渐懂得了欣赏和分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她表示,孩子们应该多接触传统文化,了解更多的科普和文化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