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商业壮大逐步满足群众需求据《宝鸡市志》记载,宝鸡解放时,全市商业所有制以私营为主,国营商业只有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宝鸡分公司一家。
新中国成立后,宝鸡国营商业、供销社和粮食集市贸易快速发展,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宝鸡分公司更名为国营西北区贸易公司宝鸡分公司,并在宝鸡专区各县成立贸易支公司14家,设立零售商店39处。为方便群众生活,在市、县形成分级划片,成群配套的零售商业网。市内一级商业群以中山路为中心,高、中档商品齐全,大、中、小商店都有,满足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二级商业群以各居民小区为主,如十里铺、龙泉巷等,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问题。
不仅如此,宝鸡的畜产品、土产品和中药材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成为宝鸡商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改革开放后
市场经济活跃商业网点遍布城乡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短缺,商品流通不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放开,物资供应日益充盈,我市逐步形成了物资供应齐全、城乡全面覆盖、服务网络便捷的商贸流通格局。市区新建、扩建、改建了一批商业、供销和粮食贸易市场,形成了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的网点。
上世纪90年代,宝鸡商业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商业网点快速增长,以市区中山路、经二路为中心,先后崛起宝鸡商场、华通商厦、人民商场、东发大厦等大型商场,提供各类高品质的商品,丰富了群众的物质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周末与家人逛商场,成为宝鸡市民休闲的时尚之选。
进入21世纪,超市逐渐进入宝鸡人的生活,一些本土超市经过深耕厚植,成为群众信赖的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
消费环境升级电子商务交易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民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服务有了新的需求,传统的大型商场纷纷改造升级,增加了超市、餐饮、娱乐等项目,而在市区滨河大道、高新大道和金台大道,相继崛起了石鼓·太阳市、高新天下汇和新东岭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商业中心,让市民在购物之外,拥有更多消费选择,甚至即使不购物也能在商业中心里逛一天。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也在宝鸡快速扩张,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宝鸡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组建了宝鸡电商联盟,全市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比2014年翻了三倍,达到1648户,各类网店5万多家,直接带动就业8万多人。如今,臊子面、擀面皮等宝鸡特色美食已搭乘电商快车,远销天南海北。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3.4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864.60亿元,增长252倍,年均增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