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山河之间书写中国骄傲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史速写





    

本报记者裴兴斌

  在新中国桥梁史上,这几座大桥扬名世界:汉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舟山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些大桥一次次创造了我国造桥之最,一次次刷新了世界造桥难度纪录。
  在新中国铁路史上,时速250公里客专道岔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的研发成功,打破了西方个别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为“中国高铁”完美“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中国铁路的争光岔和争气岔”。
  从桥梁到道岔,中国之“路”助推我国经济攀升至世界第二,并为世界桥梁和高铁的飞速发展输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智造”。这些“中国骄傲”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了不起的企业——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诞生
  荒滩上崛起新工厂
  1965年夏,根据国家“三线”建设布局,来自沈阳桥梁厂、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华北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的数百名桥梁专家、铁路工人及复转军人,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地处大西北的宝鸡,在清姜河荒滩上筹建宝鸡桥梁厂。
  住仓库、睡通铺、喝凉水。孩子没处上学,气候难以适应,800多人的筹建大军背井离乡,居然没一句怨言。没有起重机、缺少龙门吊,所有的土建工程基本都是人拉肩扛,几十吨重的机械设备运输安装完全仰仗人海战术。
  1966年7月15日,经过一年时间的加班加点,宝鸡桥梁厂正式建成投产。值得一提的是,宝桥的技术班底基本来自沈桥,但又不是简单的产业平移。除了钢桥梁制造,国家还赋予其新的业务——铁路道岔制造。从钢桥梁到铁路道岔,纯属跨界,95%的产业工人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全靠少则一周、多则一月的短期培训,仅用一年时间完成筹建,并为抗美援越战争修建了大量战备桥。
  改革
  三大步走出新境界
  和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宝桥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洗礼。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作为国内桥梁厂的后起之秀,宝桥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宝桥生产的钢桥梁跨长江、跨黄河,遍布国内、走向国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宝桥在一轮轮深化改革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01年5月,宝鸡桥梁厂改制成立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股份公司改制成立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7月,中铁宝桥借党的十八大东风,再次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工程,更加激发了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三次大型改革,中铁宝桥完成了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华丽转身,实现了从老国企向现代企业、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内向型经济向内外兼顾型经济的巨大转变。改革的洗礼给中铁宝桥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激发了动能。至2018年,52年的发展史、40年的持续盈利,让中铁宝桥一步步成为国内桥梁和道岔界的“领跑者”。
  荣耀
  硬实力托起新巨人
  在国内桥梁和道岔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中铁宝桥若说自己是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这份荣耀,是靠实力打拼出来的。
  七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奖、连续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同行业中无人能及。
  跻身世界三大铁路道岔制造商行列,国内唯一。多项钢桥梁制造技术为国内重大首创,30多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8项工程荣获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等国际大奖。中铁宝桥制造的各种大桥,实现了17次跨越黄河、15次连接海岛、30次飞越长江。生产的近30万组客专道岔、高速道岔、重载道岔,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至今无一例事故、无任何问题发生,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质量诚信标杆典型企业”;产品打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东等2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建设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舟山西堠门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堪称国际桥梁界的典范之作;加工制造的南京长江三桥钢塔、泰州大桥钢塔、马鞍山长江大桥钢塔、港珠澳大桥钢塔等,更是被誉为“桥梁皇冠上的明珠”。
  这就是中铁宝桥,为“中国桥梁”赶超发达国家、引领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高铁”跑在世界最前列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设者感言
  原宝鸡桥梁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侯文公: 
  

战火中锻炼出来的产业工人

  今年75岁的侯文公,是1968年从部队复转到宝桥的。在他的印象中,建厂初期的宝桥工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从沈桥过来的少部分工人是“正规军”,其他的要么是铁路工人要么是复转军人。他们在越南战备桥、坦桑尼亚战备桥的修建、抢修过程中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因此,这支大军虽说技术底子薄,号称傻大粗式的干将,却是新中国桥梁和道岔界的虎狼之师。桥梁杆件的精确度要求高于钟表,中国第一座斜腿钢构桥——汉江大桥,就是这支“万国大军”造出来的。这座桥获得国家金质奖,被桥梁专家茅以升高度赞扬。 
  

原宝鸡桥梁厂企管办副主任凌传雄:
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今年88岁的凌传雄,1965年夏天与妻子一同来宝鸡参与宝桥筹建。他是浙江人,妻子是上海人,从大城市到大西北的小城市,夫妻俩最大的考验就是各种不适应。一根红萝卜蘸点酱油就是一顿午餐,几张木板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床铺。然而,在那个战天斗地的年代,他们和数百名筹建大军同甘苦、共命运,硬是建成了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桥梁厂。看今朝,忆往昔,凌传雄说: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