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分析夏收天气 初夏偏凉降水多了一两倍日照少了四五成
“总算有点夏天的感觉了。”5月22日,市民韩先生穿上短袖去上班,前一天他还穿着外套和秋裤。
根据我市气候规律,每年到了5月,天气就会迅速热起来。人们外套、长袖穿不了几天就得换上短袖,女士也会纷纷戴上遮阳帽,打起太阳伞。但是今年5月上中旬,我市天气阴晴交替频繁,一直热不起来,最高气温甚至不到30℃。
5月6日,市民在雨水中迎来“立夏”节气。当天我市风大雨急,最高气温只有10℃,不少市民把刚收起来的厚衣服又拿出来穿上。太白山还下起了雪,积雪厚度达15厘米,气温降至零下1℃。
“今年我的风衣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往年都穿不了几天。”市民李女士感慨地说。
气象资料显示,今年5月1日至20日,市区平均气温为17.5℃,比常年平均气温低1.6℃;只有两天最高气温达到了28℃,而常年同期最高气温多数在30℃以上。2008年5月16日,我市最高气温达38.4℃;2014年5月12日,我市最高气温为35.1℃;2018年5月16日,我市最高气温为35℃,早早达到了高温天气等级。
“高温天气分35℃、37℃、40℃三个等级,气温超过35℃就属于高温天气。”市气象台预报员李恩莉说,今年直到5月21日“小满”节气,我市最高气温才达到30.9℃,5月24日最高气温达到35℃,目前为止只出现过一次高温天气。
“今年5月气温偏低的原因,在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冯富强说,5月上中旬,我市冷空气活动频繁,不断与暖空气进行“拉锯战”,致使我市雨水不断,光照不足,气温也一直升不上去。
实际上,从4月中下旬开始,我市天气就一反常态,降水不断。4月19日至20日、4月26日至28日,我市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两次降水过程最大降水量分别为73.3毫米、81.9毫米。5月4日至7日全市普降大雨,局地暴雨,142个气象监测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4个气象监测站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除了这三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还有多次短时降水。
据市气象台统计,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我市降水量为86.4毫米至135.3毫米,常年同期降水量为46.7毫米至66.7毫米,今年偏多1至2倍左右。其中市区降水量为135.3毫米,常年同期降水量为59.4毫米,今年偏多1.3倍左右。
阴雨天气多,晴好天气少,导致日照偏少,和常年5月上中旬相比,今年我市日照时间少了四至五成。
麦收时节预计没有连阴雨防范强对流天气
5月是小麦灌浆的重要时期,6月上中旬是我市夏收的关键时期。初夏的反常天气,对小麦生长有无影响?夏收时我市天气如何?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我市降水充沛,对于开花、灌浆期的小麦很有好处。”市气象局农气中心主任何可杰表示,麦播以来我市降水稀少,2月至3月虽有几次雨雪天气,但分布不均,降水量不大,多为无效降水,对缓解土壤墒情有限,我市大部分田块一直处于缺墒状态。4月19日至20日,我市才降下了今年的首场透墒雨,比常年晚了8天。“所以,这些降水,尤其是这三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有效解除了我市前期旱情,有利于小麦灌浆和果蔬生长。”何可杰说。
“气温低一些有利于小麦灌浆,使小麦穗大粒大、籽粒饱满。”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王钧强介绍,气温高会逼熟小麦,提前成熟不利于麦穗长大,今年“初夏偏凉”的天气对麦穗长大有利。
农谚说,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今年夏收时,我市是否会出现连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计今年夏收期间,我市降水少、气温高,总体利于小麦成熟、收割。”冯富强说,根据2019年6月上中旬延伸期预报,夏收期间我市有4次主要降水过程,6月2日有小雨,6月8日至9日有小到中雨,6月14日有小雨,6月17日至19日有中雨。整体来看,6月上中旬我市没有连阴雨,降水量为30毫米至45毫米,较常年偏少1至2成;平均气温22℃至25℃,偏高0℃至1℃。
“虽然没有连阴雨,不过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冯富强说,进入5月,大风、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就会增多。今年5月以来,我市强对流天气较少,根据气象规律,6月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因此,农民朋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安排好夏收夏种。
夏收时强对流天气出现频次多,会不会发生小麦倒伏?“今年我市小麦倒伏风险不大。”王钧强表示,从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来看,都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如果风不是很大,抗倒伏性还是不错的。此外,今年我市春季降水少,田块墒情较差,导致小麦生长发育迟缓,植株高度偏低,所以不容易倒伏。
“但是强对流天气较多的话,农民朋友还是要抓好田间管理,抓紧时间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王钧强提醒,优质小麦订单生产的农户,要单独收获、单独晾晒、单独贮藏,以免因混杂引起小麦品质下降。
汛期气候降水北少南多川塬高温天偏多
6月起,我市各县区都将进入汛期,今年汛期天气如何?
气象专家表示,根据2019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今年汛期,我市降水呈“北少南多”分布,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初夏汛雨将出现在6月下旬末,出现日期较常年偏早。8月上旬将出现10天左右的弱伏旱天气。9月中旬,将出现弱秋淋天气,出现时间较常年略早。
预计汛期我市强降水过程较多,主要集中在南部县区,降水量为600毫米至650毫米,比常年偏多1至2成,易出现洪涝灾害。相关部门应关注暴雨、短时强降水诱发的城市内涝及中小河流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北部县区降水量为450毫米至480毫米,川塬区为430毫米至480毫米,比常年偏少1至2成,将有阶段性干旱出现。
气温方面,预计全市气温偏高,各县区较常年同期偏高1℃左右。8月上旬,川塬区将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出现,高温日较常年同期偏多。相关部门需防范高温伏旱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防暑降温、电力调度、安全生产和保障供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