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那条流淌着历史的渭河真美
■本报记者卢志平 黎楠








  流经宝鸡城区的渭河,充满着人文气息。
  从上古传说中逐日的夸父,直到炎帝神农,都饮过渭河水。周武王在渭水边起兵伐纣,秦穆公把美酒倾进渭河犒赏三军,汉刘邦暗度陈仓,宋张载横渠流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作为《诗经》诞生的地方,渭河在历史的天空下流淌,不舍昼夜。
  不知从何时起,渭河开始混浊泛滥,曾经的水患和荒滩让人们忘掉了它史诗般的过往。进入新世纪,勤劳勇敢的宝鸡人民用智慧和双手治理渭河,因为宝鸡人太想和这条养育自己的“母亲河”和谐共处。
  2000年,渭河宝鸡市区段开始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河道内的乱石土堆没了、荒滩野草少了、垃圾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优美的公园广场,常绿常新的花丛草坪,惠及群众的健身器材,群众休闲的激情、戏曲、骑行等广场,还有那横在水中的拦河闸、水坝……
  2012年,渭河宝鸡市区段落成了第一座国家水利风景区,廊桥、吊桥和金渭大桥之间,处处是健身长廊、休闲步道、花园广场。“渭河变美了,滋润了两岸日益现代化的城区!”宝鸡人无不发自内心地感叹。渭河治理的规划却未就此停止。2016年,我市又开始把渭河及两岸变成宝鸡风景名胜的“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全市已累计投资4.63亿元,渭河宝鸡市区段延长至33公里,西起金台区硖石镇林家村,东至陈仓区东关街道。治理河道滩区面积1.06万亩,其间栽种红叶李、女贞、月季等植物300余种,还形成了一闸八坝六水面达38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域景观。
  这项民心工程进展飞速,因为渭河滩里廊桥的烟雨、长堤的柳浪、湖水的波光,以及数不清的大小景观,如同美妙的音符跳跃,谁不想早日把它们谱成宝鸡生态文明的乐章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