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曾在宝鸡地下发掘出层层叠叠的古道遗迹,证明远在3000年前,这里已经是东达中原、西出戈壁、南接巴蜀、北连大漠的要冲!3000年来,这些古道车如流水马如龙。
1936年12月7日,陇海铁路铺设至宝鸡,与千年蜀道交会,身处抗战大后方的宝鸡由此开启了新的繁荣,南北抗战物资在这里堆积如山,源源不断地东输前线。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批大中型国企的内迁,为宝鸡公路交通设计了全新布局,大开大合的宝鸡公路丰富起来,连接到了每一个乡镇村庄。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年里,宝鸡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山辟路,让被秦岭和陇山翼护了千年的城市,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坦途。
起步百废待兴开启筑路梦
按照中央部署,在“一五”“三五”期间,大批央企落户宝鸡,拉开了宝鸡的工业发展大幕,这个阶段,是宝鸡公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宝鸡人众志成城,投身筑路大军,为工业城市奠定交通基础。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赵永昭介绍,当时整修咸宝、凤千、长益、宝平公路,全靠民工拉运砂石,人们满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1953年,宝鸡专署全面加强道路建设;1956年,各县修建简易公路、大车道、驮运道;1957年,虢咀公路建成,开通太白人走出大山的坦途……
自1961年始,公路质量全面提升,“加强养护、积极恢复、逐步改善”成为重点任务。1972年,全面铺筑渣油路面;1977年至1987年,旧公路按照四级和三级标准施工改造……
截至1987年,宝鸡市辖区共有公路3434.46公里,是1949年的5.63倍。
升级跨越发展进入高速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建设成为宝鸡经济发展的先锋,“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叫得最响的口号之一。
陕西省出台了西部率先启动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等文件,国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仅“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投资总额就达143.11亿元。
升级,公路建设驶上快车道!
这期间,宝鸡辖区行政村都通上了水泥路或柏油路;
这期间,西宝高速、宝天高速先后通车……
腾飞承接丝路构筑桥头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宝鸡公路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十二五”以来,公路建设的投资高达295.4亿元。高速公路劈开南北山峦,环城而过,宝平高速宝鸡至陇县段新建、连霍高速宝鸡至西安段四车道改为八车道;国省干线连接县区乡镇,方便快捷;村庄道路如同毛细血管,四通八达……如果在空中俯瞰宝鸡公路交通网络,不舍昼夜的车流就像一个健康肌体上的高效循环系统,为城市带来蓬勃的活力。
目前,全市在建和新开工的有宝坪高速、太凤高速、合凤高速、眉太高速、关环高速和麟法高速等10个项目,形成“三横两纵两环”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实施蒲村至马家镇等20个干线公路项目。同时,在实施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工程基础上,继续增加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网化程度,改造县乡公路860公里,新建、完善农村公路1.1万公里,村庄街道、村组硬化通达率达99%。全市公路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宝鸡真正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基础设施实现“点线建设”向“联网连片”的跨越。
宝鸡,这座被秦岭和陇山翼护的同时也被封闭了千年的城市,正在打开通联世界、通向未来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