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地震时有效避险?(1)避震的主要原则镇静!防护!疏散!①临危不乱,要保持镇静,不惊慌、不盲动;因地制宜,根据建(构)筑物的抗震能力、所处位置、体能、室外环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②沉着冷静,按预案和所掌握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果断、快速行动;
③有序疏散,避免因拥挤、踩踏或慌乱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2)避震的主要方式
①紧急撤离。前提是发生强震,且居住在抗震能力弱的单层房屋或楼房的一、二层。
保护头颈、眼睛、口鼻等重要身体部位。用书本、书包等或其他结实物品护住头部;听从指挥,快速有序疏散。提防高空坠物,防止拥挤踩踏,不能跳楼。
②就地避震。前提是居住在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或楼房三层及以上。
伏地!遮挡!手抓牢!
蹲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保护头部,额头置于膝盖间。
抓住桌腿、床腿等身边固定物,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一般建议采取“就近躲避”的方式避险,主要原因基于三点:发生强烈地震的概率很小;新建高层建筑具备抗震措施,基本满足“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地震时慌乱逃生,因跌倒、踩踏、高空坠物等受伤的可能性非常大。
(3)避震的主要方法
①在室内,尽可能地先打开门,关掉室内的煤气、电源等,保证逃生通道畅通,消除潜在危险源。可躲在小开间、内承重墙的墙根或墙角,以及桌子、床下面。尽量避开窗户、填充墙以及高大不稳物体和重物、易碎品等。
②在室外,可以原地蹲下或半蹲,抓住身边固定物。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等;避开高耸危险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玻璃幕墙;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高压线、煤气设施等。
③在公共场所,可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或墙角,以及稳定排椅、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提防高空坠物和拥挤踩踏。
④在野外,可蹲在空旷之处、结实的障碍物下、沟坎下或隧道内。遇到岩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要远离水库、河岸、陡崖、山脚等,远离高压线、高架桥等危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