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这是不少80后、90后的生活理念,他们大多是“月头光鲜、月尾‘泡面’”,典型的“月光族”。这样的消费观让父辈们为他们忧心忡忡,担心年轻人只会花钱不会攒钱,没有储蓄理财观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不少80后、90后担起了养家责任,一方面开始对生活精打细算,另一方面也有了自己的理财规划。
能花会攒80后90后成理财主力军
本报记者韩晓磊
  年纪最大的一批90后、80后目前正处于29岁到39岁的阶段,他们大多面临孩子、车子、房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通过理财让财富实现保值、增值,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他们关注的热点。
  既能花又会攒多渠道理财实现财富增值
  今年36岁的杨某,是我市一家国企职工,月薪5000多元,再加上爱人的收入,他们的家庭月收入过万。采访中,他告诉记者,算上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和日常消费等开销,一个月下来还是感觉“紧巴巴”的。即便这样,两口子现在每月开始挤出一定的资金买理财产品,以期获得更多财富收益。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26岁的李女士,她是我市某私企工作人员,月收入4000多元。李女士说,她目前是单身,之前一直习惯用信用卡、“花呗”“白条”等消费,月头刷卡、月尾还款,月月攒不下钱。后来,考虑到日后生活,她开始强制自己每月拿出1000元存入银行定期账户中。
  在采访中,记者与多位80后、90后交谈得知,如今宝鸡许多年轻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理财,并制定了自己的财富增值保值规划。其中,互联网理财平台成为80后、90后主要的理财渠道。此外,也有不少年轻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基金、贵金属、保险、债券等。还有一些年轻人的养老意识逐渐增强,在生活中精打细算开始攒养老钱了。
  不激进不冒险投资心态更稳健
  据了解,在投资理财过程中,80后、90后的心态十分稳健,过于激进和敢于冒险的人属于少数。采访中,多数80后、90后表示,“实现财富稳健增值”是他们理财的主要目的,仅有个别人想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迅速增加。此外,在理财产品的选取上,以银行类理财产品为例,工商银行红旗路支行理财顾问马赫称,80后更倾向于一些投资小、回报相对较高的健康、意外、出行保障类代理保险产品和灵活类理财产品,90后则倾向于配置一些基金、贵金属等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上,80后、90后都更青睐于中短期的资产配置。
  马赫认为,从80后、90后的稳健投资心态及收益率上可以看出,低风险型的理财产品是该群体的主要投资方向。在理财渠道方面,银行与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受青睐度远高于其他渠道,其中,稳健型互联网理财平台正成为80后、90后的新宠。另外,80后、90后对银行理财、保险类产品也是钟爱有加。
  切忌一蹴而就尽量多配置低风险产品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渠道,80后、90后究竟该如何选择?怎样才能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呢?记者先后采访了我市多位银行财富管理顾问,他们普遍认为,80后、90后这一投资群体的特点是可投资金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在做理财投资时,马赫建议,年轻人理财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配置流动性较好且风险较低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将少量资金用于股票或衍生品交易,以相对较小的成本积累投资经验,培养良好的风控习惯。另外,定投类产品也比较适合年轻人群,如黄金定投、基金定投等。基金定投相较于黄金定投风险溢价较高,投资方式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这样可以规避投资者对进场时机主观判断失误,风险小于股票投资或基金单笔投资。对于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80后、90后可以配置很小一部分资金。
  我市多位银行财富管理顾问表示,对于80后、90后来说,无论是选择较为保守的还是高风险的理财方式,培养财务意识和风控能力最为重要,只有逐渐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积累更多投资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特别要提醒一些年轻投资者,理财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心理,一些非正规金融平台往往会利用年轻人急于求成的心理设置各种投资陷阱,因此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