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姜水之畔,自古是一块神奇的地方。炎帝神农氏在这里生活,古国在这里留下无尽的神秘,在嗒嗒的马蹄声中益门古镇声名远扬。历史的车轮快速驶过,一批从北京、上海迁来的“信箱”在这里落户,拉开了宝鸡向高科技进军的序幕,也使清姜成为“宝鸡小上海”。
清姜神农故里的小上海
■本报记者韩正强
    上世纪80年代的清姜路

    ①    1956年,宝成仪表厂厂房主体完工。

    ②    建厂初期宝成厂一角

    ③    1957年,国家基建验收委员会对宝成仪表厂基建全面竣工进行验收。

    2010年的清姜地区刘俊成摄

    鸟瞰清姜片区本报记者石宝军2019年4月摄

  寻找首批来清姜的科技工作者
  今年86岁的余炎培,曾是“宝成”的高级工程师,是1956年首批到清姜的科技工作者。在“宝成”家属院,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
  余炎培说,1954年,他从浙江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国营二一二厂任技术员。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启动了156个重点项目,他所在的厂因此搬到了宝鸡。1955年,新厂在清姜动工修建,1956年7月,他随首批技术人员和干部来到清姜。那时的宝鸡还很落后,清姜就更不用说了,虽然附近有村庄,但更多的是荒地,长满了野草。倒是清姜坡下的水田里种着水稻,让他这个江苏无锡人很是稀奇。很快,“长岭”也搬了过来,上世纪60年代“烽火”在清姜建厂,“宝桥”也迁到这里……随着一批军工企业的迁入,清姜地区聚集了当时国内顶尖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相继建了学校、医院、体育场所,使清姜有了城市的样子。由于不少职工是从上海招来的,市民把清姜称作“小上海”。改革开放后,各厂都开始盖高楼,市区也加快了城市建设,宝桥市场、长岭市场及沿街商场相继建成,使清姜有了现代化气息。进入21世纪后,清姜地区一天比一天靓丽,路宽了、树绿了,环境越来越好,他退休后待在这里,觉得很有幸福感。
  遇见历史的姜城与现代的清姜
  记者寻找到的第二位受访者叫李书贵,曾担任《渭滨志》主编。他说,历史上的姜城,是炎帝部落居住地,传承了农耕文明,而现代的清姜,以装备制造业托起了宝鸡的工业文明。
  李书贵说,清姜是炎帝神农氏的居住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遗迹和传说。同时,又是入川必经之地,益门古镇是川陕有名的古镇之一,特别是抗战期间,宝鸡成为大后方,大量入川的军需物资从清姜而过,带动益门周围建了不少歇脚店、小餐馆。但那时清姜地区十分落后,除益门周围较热闹外,其余地方仍然很荒凉。
  新中国成立后,“宝成”“长岭”等大型军工厂相继迁入,使清姜地区开始走上工业化之路。同时,行政所辖也发生了几次变化,1956年清姜区成立,1958年并入金台区,1971年2月划到渭滨区。现在回过头来看,清姜是当时国家布局的高科技工业园,与斗鸡的纺织、造纸、面粉等基础工业相比,清姜承载了我国先进的航天、铁路桥梁和道岔、无线电等高技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业内翘楚。进入21世纪后,我市加快清姜地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军民融合步伐,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更加突出,成为市区南大门的一颗璀璨明珠。
  结缘用笔描绘清姜的晦大叔
  记者寻找到的第三位受访者叫赵炜,今年72岁,曾画了大量清姜地区劳动生产生活场景的漫画,还在本报开设过“晦大叔”漫画专栏,与清姜的缘分很深。
  赵炜说,他是1968年从凤翔师范毕业分到“长岭”的。清姜地区的工厂集中,文化活动丰富,他们厂当时有话剧队、锣鼓队、篮球队,不但自己搞活动,还经常与“凌云”“烽火”“宝成”兄弟厂进行友谊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清姜地区的文化活动在省市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足球队的队员,有不少被选送到省队甚至国家队,美术、书法、摄影也搞得红红火火。1983年,长岭漫画组成立,创办了《长岭漫画报》,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专门来信祝贺。1993年,厂里举办漫画展,华君武来到清姜参加展览。赵炜和清姜地区的漫画爱好者一起,用一幅幅漫画,把清姜的山水及工人劳动生活的场面展现出来。同时,他连续多年在本报开设“晦大叔”漫画专栏,深受市民欢迎。赵炜说,清姜是宝鸡高新技术企业基地,也是我市文化活动的高地,对宝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①②③由航空工业宝成供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