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扎根?



  秦腔、国画、书法、剪纸……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市蔚然成风,但同时如何长久坚持,则成为摆在不少学校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那么,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呢?我们不妨直面优秀传统文化在进校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剖析背后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之道。
  舍本逐末重形式轻实效
  4月15日,记者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校采访时发现,部分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越走越偏,有的甚至步入了误区。
  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国学经典。“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提起优秀传统文化,一些学校便会搬出《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让学生诵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国学经典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分支。但遗憾的是,一些学校偷梁换柱,把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了经典诵读。”渭滨区经二路小学教导处主任孙晓芳说。
  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走过场。随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足迹,校园里好不热闹:有的让学生摇头晃脑地吟诵诗词;有的让学生身穿古代服饰,吹拉弹唱。但热闹过后,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在校园内扎根。金台区东仁堡小学校长崔婷分析说:“这是因为一些学校舍本逐末,没有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是仅仅学习了一些皮毛,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变成了‘走过场’。”
  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概念化。“优秀传统文化原本是多姿多彩的‘美味佳肴’,但个别学校却把优秀传统文化做成了‘大锅饭’。”宝鸡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用这样的比喻打趣道。不过,他的话语并非空穴来风。不信,你走入中小学校看一看:幼儿吟诵的是《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吟诵的是《三字经》《弟子规》,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吟诵的依旧是《三字经》《弟子规》。
  缺乏载体进得去留下难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走偏,导致“进得去留不下”。那么,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扎根,阻力重重,一些家长阻拦,甚至不少学校负责人也不愿意,原因就是中高考不考优秀传统文化。”孙晓芳说,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是一个慢功,而部分家长和教育人没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为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家长和部分教育人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说起优秀传统文化进得来留不下的原因,金台区车站幼儿园园长周红霞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没有相应的教材和具体的载体。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人,即使有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老虎吃天难下爪。而且,在传承过程中,因为教育水平不足、矫枉过正等原因,很容易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碎片化、形式化,且教学呆板。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自然没了兴趣。
  “多元文化扎堆校园,与传统文化争抢学生”,不少一线教师认为,这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说,如今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如果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那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糟粕”便会乘虚而入,用暴力网游、歪曲历史、恶搞历史人物等方式,与优秀传统文化争抢学生,扭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今,一些学生迷恋网游,甚至个别学生将“网红”作为人生目标便是明证。
  久久为功才能把根留住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那么,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目前的窘境,真正在校园内扎根呢?
  要给孩子一杯水,育人者先得有一桶水。这是经二路小学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的经验。经二路小学校长冯月林说,教师和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是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扎根的关键。为此,他们特意聘请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提升家长和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让他们带动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巧做加减法,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全面、更系统、更加可持续,这是金台区车站幼儿园的经验。周红霞介绍说,“加法”就是将围棋、茶艺、水墨画、皮影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幼儿园,让孩子们眼睛看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耳朵听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接触传统文化。“减法”就是对引入校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并将其中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且喜欢的部分,编入校本教材,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向优秀传统文化深处进发。
  巧用社会资源,并且久久为功,这是我市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近年来,宝鸡市国学研究会与我市教育部门携手,邀请各界文化名人进校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至今,文化名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市60多所中小学校,累计争取捐资185万元,捐赠图书4000册、书画500多幅,举办各类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120场,让全市4万多名学生受益。宝鸡市国学研究会会长李巨怀说,一册册图书、一所所图书馆、一个个文化名人就是一粒粒文化种子。他们走进校园,就是在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以后,他们将与更多学校携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长”在学生的骨血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