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天气变化的晴雨表
本报记者张琼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雨就到。
  日晕三天雨,月晕三天风。
  ……
  西府农谚中自然类谚语不少,风霜雨雪、时令节气、温度气候等频频出现在农谚中。对于奔忙在田间地头的农人来说,天气变化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人们将部分农谚作为天气变化的“晴雨表”“指南针”,借助祖辈农人口口相传的经验,来判断气象变化,合理安排农活。
  天气变化的规律被西府农人用农谚总结下来。岐山老人李喜德很相信农谚,随口能背出百余条,这些大多是他跟随村里长辈学来的。他利用掌握的农谚,可以根据动物的行为、风云的变化等来判断气象。他介绍,怎样看动物行为变化分辨天气?“鸡娃上架早,明天天气好。”“蜻蜓飞得低,没有好天气。”“泥鳅上下游,大雨在后头。”怎样观察阴和晴?“早晨雾一雾,中午晒死兔。”“烟囱不出烟,必定是阴天。”“天黄有雨,人黄有病。”怎样判断是否下雨?“红云变黑云,必定是雨淋。”“月亮发毛,大雨如瓢。”“人发迷天气变,伤疤发痒雨就见。”怎样解读风云变化信号?“云往西,雨滴滴。云往北,晒干麦。”“天上瓦渣云,地上晒死人。”“黑云红梢子,必定有冷子。”……
  这些农谚不需要过多解释,都是大白话,人人听得懂。李喜德认为,大部分农谚还是很准确的,用来判断天气变化八九不离十,他经常按照农谚安排农活。有一次,李喜德和孙儿在家晒麦子,南边起了云,李喜德说:“南山戴帽,白雨就到。”让孙儿赶紧帮忙收麦子,孙儿见云不多,不相信会下雨,故意磨蹭,结果麦子还没收完,白雨“哗啦啦”就下了。
  一辈辈农人总结出一条条气象规律,用简单直白的谚语传播下来,使后人受益。尤其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熟知这些气象农谚,可以说是农民的必修课。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借助部分农谚来观察天气变化。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