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文正在进行创作 初见李长文时,他正在画室旁的菜地里忙活。很难将那一幅幅波澜壮阔、兼具诗意浪漫和凝厚大气的油画作品与眼前这位弯腰除草的西北汉子联系起来。但当他直起身子望着你微笑的时候,就被他刚直的军人身姿吸引,紧接着就望见他深邃的眼神。一开口,熟悉的乡音响起:“乡党,来啦!”
今年60岁的李长文,偶尔也会像今天一样坐在画室回望自己走来的这一路。其中的辛酸、痛苦、幸福和自豪,最终都化作一声满足的轻叹,品着手中一杯清茶,氤氲出一股充满岁月芬芳的味道。就让我们伴着这股清香,一同来听李长文的故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能走到今天,家乡和家庭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李长文
李长文是岐山人,三千年前,周公在此制礼作乐。从此,岐山人知礼讲礼守礼,李长文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数千年不变的周礼,这让他始终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朴实的民风而自豪,并一直坚守。
李长文的艺术细胞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这缘于他的母亲。李长文的母亲拥有一双巧手,剪窗花、点花馍、裁衣服,无不精通。小小的李长文总喜欢偷偷拿起母亲画衣服样子和点花馍用的笔,蘸一些颜料涂涂抹抹,有时还要照着母亲剪的窗花,搞一些花花绿绿的“创作”。在别人家,这种行为少不得要挨一顿收拾,换来一句“胡闹”。但李长文的奶奶不但不阻止,反而经常鼓励说“哎呀我孙子画得真好”。这让小小的李长文感受到了“创作”的喜悦,同时也体会到那些明艳的色彩和色块带给他的快乐。从此,画画成了李长文最大的乐趣。
一支笔、一点墨、几张白纸,填满了李长文的童年记忆,画画就是他最好的玩伴。过年时,其他孩子都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放鞭炮去玩,而李长文却趴在炕上临摹《鸡毛信》《三国演义》之类的连环画。这种痴迷并不因年龄增长而减少,反而越来越深、越来越浓。从小学到中学,李长文对绘画的兴趣有增无减,一直都是学校的美术骨干。进入高中后,李长文接触到了更好的老师,也开始学习创作大型的宣传画,参加各种展览。
时间很快到了1978年。19岁的李长文因为美术特长,被特招入伍。从此,李长文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军旅生活,他的艺术脚步也从此踏上康庄大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我是个一根筋的人,没有一根筋的精神,我也走不到今天。
——李长文入伍后,李长文被派遣到甘肃戈壁滩上的某部队汽车教导队服役,不到一年时间,李长文就凭借着爱钻研、肯吃苦的劲头,从一名啥都不会的新兵成长为汽车教练。在这个过程中,李长文始终没有放下画笔,他把画夹从家乡带到连队,珍而重之地挂在自己床头,每次开车训练,李长文也不忘将画夹放在车座背后,一有闲暇就要画几笔。不管画什么,速写是基础。速写本和画笔一样,也是李长文磨炼画技的武器。为了不影响军容军纪,李长文就在棉袄里面缝一个袋子,单独装速写本。到了晚上,李长文就找一个新兵学员当模特,为他画速写、画肖像。在汽车教导队四年多的时间里,李长文画了1000多张肖像,速写本攒了几尺厚。正是这些积淀,为李长文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2年,李长文被调入某基地政治处文化科电影组担任组长。从此,他整日忙碌画幻灯片,自己编脚本。同时还要画版画、画宣传画。但画着画着,李长文发现,自己的创作水平好像并没有提高,越画就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1985年,李长文下定决心报考了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文体创作专业。
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学习的两年时间中,李长文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不断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殿堂里贪婪地吸收着每一滴养分。哲学、历史、文化、美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李长文对艺术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深刻宽泛。为了检验自己的画技,李长文在求学期间还多次向画展投递自己的作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体现到之后的创作中。一次,上海市军民美术联展开幕,要求每人只能投递一幅作品,李长文则用了两个假名字,一口气投去三幅作品,结果三幅作品全都获了奖,这也让李长文有了更大的信心。
深造完的李长文调入了兰州空军政治部,分管西北五省区的军队文化工作。在工作中,李长文尽情发挥着自己的专长,他的作品雄浑而壮丽,充满着积极昂扬的力量,在部队上下都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并受到领导多次表扬。但李长文并不满足,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学习、再磨炼。
1993年,一个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机会出现在李长文眼前,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领导起初并不愿意让他报考,苦口婆心劝他说,你现在也有一定的权力,也有创作的自由,就这么继续下去不好吗?李长文却堵在领导门外,坚定地说:“我还想继续学画画。”无奈的领导只好“放人”。
过去的积累在关键时刻转化为一往无前的气势、不可阻挡的力量。李长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队的最高艺术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进入版画系就读。
在学院,李长文接受了更加专业的教育,套色版画、石版画、木版画……李长文最终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油画。幸运的是,虽是版画系,但教课的老师都是画油画的,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的也都是油画的技巧。李长文觉得,自己找到了最适合的道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艺术是一场修行,只有不断前行。
——李长文
二次深造结束后,李长文回到兰州。因为出众的工作能力,部队领导征求李长文意见,想调他去某航空部队当政治处主任,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李长文拒绝了领导的好意,而是主动申请去了兰州空军文艺创作室。在别人看来,创作室的工作又苦又累,还少了抛头露面的机会,李长文去了创作室,就像是“从阳光下走到了阴坡里”,但李长文并不在意这些,他只觉得,有一块清净的地方画画,就是最好的。
从版画转向油画的过程是艰难的。李长文决定先从基本问题入手,他一口气买了150米长的油画布,决定先画满再说。在当时,画布并不像现在的成品画布,而是像麻袋一样,得处理五六遍才能作画。李长文潜下心来,认真去磨、去画、去学、去练。人人都说艺术之路漫长,但到底有多漫长,只有自己体会的时候才知道。李长文画满了150米的画布,但还是不满意。怎么办?再买,再画!
时间就在李长文与画布的较量中一点一点过去。在较量中,李长文最终占了上风,就像一个闭关数十年的武人,再出山已是宗师气度。他的油画作品多以革命历史为题材,兼具浑厚的意象与浪漫的气质,构图稳健凝重,除磅礴大气、气贯山河之外,还有着潇洒的写意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油画语言。
2008年,李长文调入北京。在北京,他见识到了更大的天地,也找到了更多更丰富的题材。2012年,在空军召开的创作会上,李长文因为堵车迟到,主持会议的空军创作室领导告诉他,与空军有关的重大题材选题就剩下毛主席阅兵了,李长文便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还是李长文首次独立接受题材如此重大的任务,他告诉自己“成败在此一举”,回到工作室后,他做了足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仔细查阅了各种资料,甚至连当时阅兵车辆的车牌号都搞清楚了,这才动笔。
半年后,一幅宽5米高2.6米的油画作品《毛主席西苑机场阅兵》横空出世,这幅油画造型生动、形象鲜活、场面宏大,极具震撼力,一举获得了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最高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对于李长文来说,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不亚于一场精神洗礼,他的艺术水平、思想高度也在此次创作中得到了提高。这之后,李长文再接再厉,又连续创作出多幅油画精品,获得赞誉一片。
李长文成名了,就在这时,他却离开喧嚣的都市,专门安排了西部万里行写生活动,历时半年,总行程一万八千公里,先后去了陕甘宁青四地,完成作品80余幅,并结集在宝鸡办展,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呈现在家乡父老的面前。
李长文反复强调,自己从未忘记过家乡。这一点,在他为家乡创作的多幅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扶眉大捷》《习仲勋在凤县》《宝鸡新八景》《麟游十二景》……这些作品既有追怀红色革命历史、缅怀先烈的,也有讴歌家乡巨变、体现游子深情的。李长文说,家乡是画不够的,宝鸡的山水草木都有灵性,走到哪里都有灵感。
现在,面对不断发展、巨变的家乡,李长文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说,真正将宝鸡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使文化成为最深厚的城市底蕴,使宝鸡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是文化艺术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采访结束时,李长文拿起笔,思索良久,题写了“用我的画笔为宝鸡的大发展助力加油!祝愿宝鸡的明天更加美好!”两句话。
李长文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任兰州空军文艺创作室专职美术创作员20余年,现任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航空博物馆特邀研究员、甘肃美协理事。他从事专业创作近30年,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毛主席西苑机场阅兵》《习仲勋在凤县》《南京路上好八连》《凯歌进新疆》等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各美展,近千幅作品在《美术》《解放军报》等媒体发表,还有30多幅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央党史办等收藏陈列,在军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李长文围绕宝鸡创作的《习仲勋在凤县》《扶眉大捷》《宝鸡新八景》等作品,也获得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并被各展馆、纪念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