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怀念军旅作家魏保德
◎苗烈香

  前几日,我从外地回到宝鸡,急匆匆地去市石坝河干休所,想探望患病在床的魏保德魏老。进了干休所大门,左瞅右看,没能打问出情况,径直去敲魏老的家门,一会儿,一青年男子走出来:“你是来看魏老的吧,他走了!”我猛地一惊:“什么时候走的?”“去年就走了!”
  吃惊,茫然,不知所措,我默默地站在魏老家的大门外边,桩桩往事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我清楚地记得,1992年4月的一天,我在报社办公室里写稿件,走进来一位清瘦干练、身穿黄呢子军装的老军人,他一边进屋,一边笑呵呵地问:“这是报社群工通联部吗?我写了篇文章,听说你们通联部登记稿件,我直接送来,免得寄了。”他那慈祥的面孔与温和的话语,使办公室几位同事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倒茶……他却笑着说:“你们快别麻烦了,忙你们的,我送完稿件就走,不打扰你们了。”说完他就大步流星地走了。
  第二次见到他时,他手中拿了自己刚刚出版的著作《晚枫》,他送给我和部里的另一名记者,还乐呵呵地送给我们几串葡萄,他说这是自家院里树上结的,拿来让大家尝尝鲜。见我翻看他的书,他自豪地告诉我们说:“我自离休后,除了给学校、工厂、机关单位作报告外,自己抽时间,写了一部分回忆文章,结集出了一本书;今后,我还要把自己亲历过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的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英雄事迹,用回忆的形式,写成文章,印成书,这也是为了让年轻人真实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所进行的浴血奋战的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见他讲得很兴奋,我们就接过话茬:“魏老,您是胸前挂满奖章的老功臣,又是老领导,您的作品已被多家报纸、杂志登载了,获奖证书也不少了,现在年纪大了,您还是以保重身体为主吧!”
  “你们看我老了吗?我今年65岁,还不算老,我最近又整理了一本书稿,快开印了,书名就叫《我是一个兵》,我准备在有生之年完成写三本书的计划,将来再出一部画册!”我们几位记者,都被他的话打动了,都表示要向他学习、向他祝贺。
  1997年7月,我和魏老赴约参加了省作家协会、省文学研究会在西岳华山举办的“百名诗人诗歌朗诵”笔会。在大会上,他先后三次将自己的诗稿作了朗诵和发言,受到了参加会议的赵熙、京夫、李康美、雷乐长、王仲生等各位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一年后,他的第三本书《淡淡的硝烟》,由京夫作序、出版发行,并被陕西省作家协会、省文学研究会评为图书二等奖。
  就在文友们兴高采烈地庆贺他的著作获奖时,他向大家宣布了要出画册的决定,他说:“我写三本书的任务完成了,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印我的画册,要把我的领导、战友、文友以及伴我成长、给我温暖的家人和老伴的形象永远留下来……”
  2014年8月,他的《红星闪闪映征程》画册出版了。2015年3月,当我从他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魏保德摄影集》时,我激动的泪花挂在脸庞,一个快90岁的高龄老人,戎马一生,晚年笔耕不辍,三本回忆录和一本画册,真是:少为革命流血流泪,老为国策可歌可泣。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散文、诗歌、回忆文章常见于报端,文友们齐声称赞他为军旅作家的楷模。
  2018年1月,听说他病了,我们几位文友相约去看他,见我们来,他将手杖放在一边,笑容满面地说:“你们一来,我的病都好多了,等到春暖花开时,我就可以和你们一起去写稿子了。”他说自己还想写,还能写一些以前没有写出来、在脑海里时常回忆起来的,能够教育年青一代的文章。大家听后,都为他那为革命、为人民着想的博大胸怀而感动!就在大家离开他时,他还念念不忘地说等他病好了,再与大家一起,拿笔写文章。
  魏老戎马一生,在离休之后,他不停息地完成一个个心愿,不仅是闻名的军旅作家,更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