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党员干部要涵养无我境界
张宁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习近平主席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深刻诠释,笔者认为,各级党员干部要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担当意识,永葆政治本色,忠诚履职尽责,以优异答卷回报人民群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就是说,每一名党员,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就不再仅仅属于“我”,而是把自己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可以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员的大境界、大格局,这种境界和格局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就是“功成不必在我”。一名党员干部有了这种境界和格局,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锻造出天下为公、心系人民的博大胸怀。只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锤炼并保持“无我”的崇高境界,方能一往无前、行稳致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要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如果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的是理想信念,讲的是精神上的“无我”,那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强调的则是责任担当,讲的是行动上的“忘我”。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必须“埋头苦干不懈怠”。试想,如果没有昔日忘我工作的共产党人,哪来今朝的辉煌成就?没有今朝的继往开来、艰苦奋斗,何来明日的伟大复兴?因此,追梦路上,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停顿、一刻也不放松,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奋精神使劲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我”,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要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涵养“无我”境界,关键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切莫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可以说,能不能做到公私分明,既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达到“无我”境界的一把尺子。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自警自省,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不能用来为自己为亲友、为有利害关系的人谋取私利;坚持从小事小节上注重修身律己,做到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