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上学道德与法治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知识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价值观尚未塑造成型,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塑造青少年思想信仰的“脊梁课”,旨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小学、中学、大学阶段,怎样上好思政课?3月27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教育界人士。
小学阶段巧借东风见缝插针
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综艺……面对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如何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育人来说,上好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第一要务。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上好思政课,我市小学阶段的做法是“巧借东风、见缝插针。”
对于金台区龙泉小学的师生来说,英雄就是他们的“东风”。1986年冬天,英雄张宝生因勇救龙泉小学的一名学生而牺牲。从此,龙泉小学便将张宝生当成了永远的恩人,不仅每年定期给他扫墓,还通过陪伴、送生活用品等方式,照顾他的家人。龙泉小学副校长张建国说,对小学生来说,思政课上的理论相对比较枯燥,而且不易于理解,这就需要教育人见缝插针,将思政教育细化为具体的事例,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为此,他们在思政课之外,以身边的英雄为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重走长征路”模拟游戏则是高新三小师生们的“东风”。“重走长征路”模拟游戏分为瑞金整装出发、浴火奋战湘西,遵义召开会议、生死攸关转折,水急江险桥危、横渡巧夺飞夺,翻雪山过草地、胜利大会师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中设定了两人三足、跨越障碍物等学生喜爱的游戏。高新三小校长郭冬梅说,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他们来说耳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思政课堂上,教师与其一遍遍说教,不如将知识引入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学得快,而且易于理解。
中学阶段前后兼顾情理交融
如何给中学生上好思政课呢?宝鸡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张拴虎的答案是“前后兼顾、情理交融”。他说,中学阶段是小学阶段与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对中学生上思政课的时候,就需要前后兼顾,做好过渡期的衔接。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但又敏感、叛逆,这就需要在思政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进而理解和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到情理交融。
“如果在思政课上没有做到情理交融,那学生对知识便只是死记硬背,不能应用到生活中。”渭滨区相家庄中学校长文明珠以“团结”为主题解释说,老师在课堂上讲“团结”,虽然在考试时学生也能长篇大论写出答案,但在生活中遇到具体事例时却往往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为了让“团结”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他们在思政课上设置了一个解手链的游戏。游戏的玩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一部分人伸出右手,握住对面组员的左手,再伸出左手,握住任一同学的手,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圈解开。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是你说东他偏向西。给他们上思政课,必须引发他们的共鸣,这样才能让知识入耳、入脑、入心。”金台职教中心思政课教师盛莉以网络跟帖为例说,虽然是网络“原住民”,但许多中学生并不知道网络暴力的可怕,有时候甚至不顾事实盲目跟风起哄。为此,盛莉特意将电影《搜索》的片段搬进了思政课,看完电影片段之后,她又发起了一场如何理性跟帖的辩论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跟帖须谨慎,切莫盲目跟风。
大学阶段纵横贯通引发共鸣
高校思政课堂时常会发生这样的尴尬情况:教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坐在讲台之下面无表情,昏昏欲睡。对此,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学院副教授王真说,大学生是成年人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成型。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事物认识的辩证性尚显不足。因此,高校的思政课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群体特征,结合学校的专业学科特色,围绕爱国从青少年抓起当下热点、时代大势,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纵横贯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授课形式也应该创新、创新,再创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雷西发说,思政课以往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上课方式单一。为此,他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沙盘模型、游戏模拟等线下方式或者微课、慕课等线上方式,多角度、全景式地将身边小事与国家大事相结合,通过深入透视、深度阐释,提升思政课的活力。
小学生有意识、中学生有概念、大学生探寻概念背后的真谛……我市教育人按照年龄阶段,为每位学生搭建成长的思想阶梯,引导大中小学生上好思政课,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