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分门别类的展会,已成为当下宝鸡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展会背后,是行业活跃度与经济聚集效应的鲜活反映。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流、资金流、客商流、物流等,在创造商机的同时,会展产业的连带效应也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发展。
记者注意到,每年上半年,我市举办的各项展会较为集中,从传统的商品物资交流会、体现生活品位的车展,再到一些引导行业交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展等,宝鸡本土的展会,规模和档次都在提升。尽管宝鸡拥有会展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但是会展经济却没有真正得到发展壮大,经济占比与宝鸡这座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特色不相对称。现状数量递增质量参差不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近十年为例,宝鸡会展业发展水平虽然在稳步提升,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在会展活动数量方面,由2009年的两个展会,增至现在的每年十余个,各类会展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此外,从2009年开始,展会质量和形式也有了明显变化,展会主题呈现多元化,特别是以技术创新展览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展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相继闯入宝鸡人的视野。房博会、汽博会、机器人博览会等,不再是国内一线、二线城市的专属。随着这些展会落地宝鸡,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会展业的知名度,同时增强了宝鸡这座城市的对外影响力。
钛产业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为促进国内外钛产业贸易投资与合作,推动钛产业规模化发展,2017年4月25日至27日,我市成功举办了“2017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在这届展会上,展示了包括军工装备、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石油工业、医疗器械、汽车制造、生活用品等多个钛材应用领域,设置的四大特色展区分外抢眼,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和项目洽谈及企业推介会等活动,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展会的整体质量,令此次展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一场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2018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在我市盛大举行。据主办方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说,该展会展览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仅三天时间,就吸引了198家国内外企业前来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行业前十的知名企业占到20%以上……
借助举办类似这样的展会,宝鸡会展的组织专业化水平、国际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也对宝鸡建筑、交通、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借助展会,宝鸡也为相关本土和外地企业搭建起了国际化合作的新平台,扩大了宝鸡对外开放的影响力。但这样高层次的展会只是凤毛麟角,一些传统模式的展销会仍占比不小。短板关联度低短板不容小觑
国家级展会的数量是衡量会展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我市举办的全国性会展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我市也在积极改善办会条件、优化办会环境、搭建主客交流平台,为行业展示提供舞台,力促宝鸡会展业不断上台阶。但客观上,我市会展业发展与国内一些同级别城市相比,在办会综合实力、展会规模、展会特色、市场份额、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补齐的短板还有不少。
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袁春云长期对我市会展业进行跟踪调查,她认为,从近年宝鸡举办的展会看,全国性展会比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从级别和主题两项内容看,展会本地化分量很重,紧扣宝鸡发展的特色会展较少,特别是会展经济对于经济的拉动能量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大多数展会普遍存在规模小、参展商少、产业关联度不够,甚至少数展销会展搞成了低端大排档、大集市。”袁春云说。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副教授程新智研究认为,宝鸡大多数会展趋向于本地吸引,对周边城市和省份的辐射带动功能没有得到体现,这与宝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城市产业优势不相匹配。此外,展会与场馆利用率低、会展配套程度较弱,以目前宝鸡会展中心这一大型会展场所为例,其周边缺少金融机构、宾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展会的发展壮大。
而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专家还是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宝鸡会展业与主导产业的关联度不够,这才是影响宝鸡会展业驶上“快车道”的最大“短板”。我市是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化基地、军民电子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一些会展活动没有将宝鸡的这些特色和优势结合起来,会展活动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也表现乏力。专业办会机构的缺乏,也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宝鸡会展业的发
展。“宝鸡目前注册且
运营正常的专业会展公司非常少,仅有的公司规模
小,实力较
弱,会展项目策划、运营管理、市场开发都不能适应当下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能独立运作高层次展会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宝鸡物流产业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利民说。支招紧扣优势创本地会展品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之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宝鸡会展业该如何实现蜕变并跻身高档次阵营?面对同质化竞争,宝鸡会展业又如何成为一张内引外联的城市名片?从深层次来说,如何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以塑造会展品牌为目标的集约型会展业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一破题。
采访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业内人士,大家一致认为,会展经济是加速宝鸡绿色崛起的新动力。会展除了通过本身的“聚金”效应集聚要素及资源外,还会增强城市对经济主体的吸引力,从而间接地促进要素及资源的集聚。通过发展城市会展经济,一方面可以聚集商品和服务信息,为参展商与贸易商建立新的客户关系,寻求贸易伙伴,获取经贸信息提供便利。同时,举办会展将大大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展示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此外,发展会展经济还会带动城市就业的增加。
那么,如何弥补“短板”?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类会展,解决“招商难”是破题首选。对此,许多专业人士认为,一个有效举措,就在于发挥宝鸡各产业强大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联合全国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会展。诸如东岭、宝桥、宝钛、宝石机械等大型企业集团,他们都在各自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龙头引领势必会将国内外一流客商资源集聚起来。针对同质化竞争的难题,袁春云和程新智两位专家建议,打造属于宝鸡会展的独特品牌是“绝招”。我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周秦文化、自然资源以及中草药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依托上述资源举办专题性会展,并以此打造出人无我有的地域特色会展品牌。
此外,当前会展发展的趋势不再是简单传统的办会、吸引客商、销售产品,而是朝着研讨类、行业引导的方向发展。那么,荟萃群英针对某一行业全局,展开研讨并前瞻未来发展将是办会的主要内容,传播行业新理念和新动态将是未来会展的重头戏,通过交流研讨,传统会展将实现高质量的“蜕变”。
最后,业内人士还建议,避免同类别同题材的展会同期或短期内重复举办,走出会展始终陷于低层次的怪圈;还应当尽快出台宝鸡会展业相关管理办法,以此激发会展市场主体活力,让更多有实力、有资源、有团队的会展企业扎根宝鸡。通过相关办法,也会将政府、企业、行业等各方力量整合,让会展活动更加规范、会展质量得到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办展会需要有的放矢
晓磊
林林总总的展会丰富了市场,也让市民饱了眼福。但是,“人气”和“财气”两者有时并不是如影随形。细观近年来各类展会,传统模式展会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其中不乏一些吆喝声大过了成交量、商家多过买家的展会,不仅没有创出特色,还令人们失去了兴趣。
传统展会不再让市场和消费者买账,加之网络销售的冲击,不少办会者更是坦言“心气一年比一年少”。商家们更深感市场乏力,参展劲头不强。很多展会沦为摆设,买家与卖家都兴味索然。参展效果不佳,采购商人数不多,参展商不堪重负,最终制约了展会的发展壮大。
相反,纵观国内一些城市的展会,人气、财气年年旺,展会名声一浪盖过一浪,展会次次有新意、质量年年有提升。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是特色起了作用,主办方在打响特色品牌上下足了气力、做足了文章。以我市曾举办的钛博会、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为例,之所以在“揽金”的同时还聚集了人气,进而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进步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综合效益。归结原因,秘诀就是找到了特色、结合了我市优势、创出了地域性品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举办大而全的展会越来越难,也收效甚微,加之国内外一些知名展会早已将各类资源固化,那么,后来者如不走特色化道路,办展会只会是一场“烧钱游戏”。因此,扬长避短、有舍有得方为上策。对于我市而言,大多数展会应清晰市场定位,依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办专业性强的展会,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如能围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本地优势,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等这些宝鸡的“亮点”办展会,展会才有“卖点”,才有较强的吸引力。也唯有此,才能让传统展会转型升级,重新燃起办会者、参展商等各方的热情,用特色保持青春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出展会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