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子的幸福日记
家住渭滨区新渭路3号院的居民曲桂珍,是当地的老住户,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她的日记里,记下了这个小院2018年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
“2018年4月16日,今天召开了第一次居民全体议事会,会上收集居民需求,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8月20日,期待已久的大门维修和门柱重新建造已基本完工,花坛、小菜园的绿化,墙面的美化也正在落实……”
新渭路3号院是一个老旧小院,居住环境较差,居民多有怨言。如何改变现状,令居民满意?去年,随着渭滨区开展的院落“微治理”,小院改造事宜逐步被落实:旧煤棚被拆除,拆下来的砖用来砌成花坛;旧大门被拆下,改造成公告栏。接着,多个管理小组相继成立,居民轮流负责小院的公共事务。
“我们的小院现在成了这条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曲桂珍在日记里写下了满心欢喜的语句。这些日记被一些居民称作老院子的“幸福日记”。
新渭路3号院的变化,正是得益于我市探索建立的社区“微治理”模式。据了解,社区“微治理”,就是在社区微观单元(小区、网格、院落、楼栋等)开展的治理,以及对涉及部分成员(或特定群体)利益的社区微事务的治理。我市创新工作方式,建立社区“微治理”体系,持续增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程序合法的民主协商机制,让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为此,去年,我市印发了《关于建立社区“微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社区微观单元上下功夫,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矛盾,取得了显著成果。
负责新渭路3号院改造事宜的经二路街道办干部说,院落“微治理”是社区“微治理”诸多形式之一,社区党组织利用居民议事会等形式,挖掘和梳理居民关心的“议题”,并确立居民参与的行动计划,改善院落环境设施,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实现社区治理中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从而打造社区管理服务新平台。
微治理解决老难题
公共设施损坏得不到维修、私家车乱停乱放、随意乱搭乱建……这些不仅仅是老旧小区居民的烦心事,在一些新小区也时有发生。一些小区物业公司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也是许多居民的一块心病。
针对这些情况,《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满足群众身边实事为切入点,激发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治理;以经济、法治等刚性手段和道德舆论、居民公约、沟通协商等柔性规范并举,综合施策;培育睦邻、互信、合作精神,发挥社区社会资本积极作用;挖掘传统及地方性资源,构建以公共服务、便民服务、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相互衔接的社区微服务网络。
近日,记者走进市区东风路宝铁社区看到,小区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一改昔日的旧模样。这个社区有3万多居民,主要是铁路系统11家驻宝单位的职工家属。由于种种原因,前几年这里的环境有两大特点:老住宅区乱搭乱建,周边市场脏乱差,居民对此意见很大,却没办法解决。为此,社区党委多次组织辖区单位、党员代表召开党建联席会协调,将每件事分解成若干个小事,一一商量对策,一一携手解决。社区“微治理”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困扰小区多年的环境问题,逐个被消除。如今,联席会仍在继续召开,“议题”越来越细小。
目前,我市以联席会、议事会等为主要协商形式,辖区单位、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商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号召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治理、示范带动,已让32个老旧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市大力开展居规民约进社区、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活动,建立环境卫生整洁、小车停放标准、文明饲养宠物等“一事一约”1000多个。
社区微治理成效显著
拥有“小而美”的生活,一直是小区居民的愿望。我市以此为目标,积极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让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得到反映、采纳、尊重和肯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强,小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高新区作为我市的新城区,针对社区规模大、服务群众不便的实际,建设“微社区”,实施“微治理”。他们通过建立“党建云”、服务“云柜”、“志愿云”三个平台,形成了以小区党小组为核心,物业公司、辖区单位、业主代表等多元参与的小区微治理格局。各社区普遍实施了“能人战略”,鼓励有特长、爱公益的社区居民,发起成立各类服务群众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作为微平台的一分子,融入社区治理的体系中,激发小区居民合力创造“小而美”的生活。
和谐路社区了解到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在各小区举办“智慧老人”讲堂数十场,使近千名老年人学会了使用微信、网上购物、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智能手机功能。天玺路社区的关爱残疾人活动、学子路社区举办的老年人剪纸培训等,都是通过微平台掌握居民需求而开展的。宝鸡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的工作人员说,社区已经实现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化,由过去的“社区做啥菜居民吃啥菜”变成了现在的“居民点啥菜社区做啥菜”。目前,辖区已经设立了38个便民服务“云柜”,实现了线上对接、线下服务,社区服务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提到社区“微治理”产生的效果,金台区石油社区的居民感触颇深,他们认为,“微治理”不但改变了生活环境面貌,而且还改变了居民的精神面貌。社区主任王凤山随口列举出小区居民前几个月所做的好事:新年元旦凌晨,爱心少年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分批前往市区主干道,他们见到清洁路面的保洁员,就送上一杯热姜茶和几句新年祝福;入冬降下第一场大雪后,居民自发清理小区周边道路上的积雪,并且一拨接着一拨,从早晨持续到傍晚;春节期间,社区小学生开展微志愿活动,慰问家庭困难的残疾居民……
据统计,当前我市备案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093个,4.6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带动注册志愿者达到19.8万人。社区搭建戏台子、社会组织组建戏班子、专业社工担当台柱子、社区志愿者补位子的“四社联动”机制全面形成,社区服务质量得到大踏步提升。
今年2月中旬,我市社区治理方面的经验,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其中关于建立社区“微治理”体系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大加称赞。
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我市提出了社区治理新要求:以补短板、激活力、优服务为核心,分类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及管理工作,全力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升级版”,努力让“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成为常态。(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石宝军摄)
微治理有大作用
怀玉
民间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遍布城市的众多社区,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家庭。这些大家庭和谐了,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自然就幸福快乐了。社区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事情琐碎而复杂在所难免,这就需要社区管理者从细微之处着手,采用“微手段”,实施“微行动”,精准解决小问题,以点带面,久久为功,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显现出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微治理”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微治理”过程中,治理内容大家提、治理方式大家议、整治效果大家评,大家齐心协力解决好身边的烦心事、闹心事。众心齐,泰山移。再琐碎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有群众的热情参与,就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一一找出解决对策和方法,最终取得圆满的结果。
细观社区“微治理”的手段,不难发现其实质: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共建和谐幸福家园。“微治理”的内容来自于社情民意的“微渠道”,对应的是“微需求”“微心愿”,接地气、顺民意,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新举措,让家庭与社区构成了一个联动共同体,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
看着一个个“微需求”得到满足,一个个“微心愿”最终实现,群众会真正信服社区、维护社区、支持社区,其意义重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