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曹新灵
让雷锋精神激励更多人
本报记者王星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每当听到这段熟悉的旋律,现就职于市人民检察院的曹新灵总是倍感亲切。和很多男孩一样,曹新灵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1993年12月,18岁的曹新灵毅然参军,在部队一干就是18年。作为一名转业干部,18年的军旅生涯,一直是他最难忘的记忆。
  曹新灵是河南商丘人,原服役于陆军某旅。他记得刚入伍时,自己所在的新兵连连长就告诉大家,“要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军营中锤炼自己。”那时,曹新灵就时常勉励自己,要学习雷锋精神,踏实肯干、加强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因表现突出,经组织推荐,曹新灵成功考学提干。
  如何调动训练的积极性?如何加强思想教育?从战士到军官,曹新灵想得更多更全面。转眼间,离2003年的“学雷锋纪念日”越来越近,曹新灵有了一个想法:平时的学雷锋活动多是帮老乡打扫卫生、修理家电,因为他们的驻地多为少数民族群众,这里的医疗条件不好,这一年的学雷锋活动,何不带着部队的治疗团队走进村庄或社区,为群众义诊送药?
  很快,曹新灵将这个想法向上级首长汇报,当即得到了肯定。2003年3月5日,曹新灵带领一路医疗小分队来到社区,为群众开展免费诊疗。当得知部队的医生来坐诊的消息,驻地的群众早早地赶到活动现场,排起长队,并给解放军竖起了大拇指。这次学雷锋活动成功开展,也因为这次的突出表现,曹新灵同年被所在部队政治部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在随后的日子里,每一年,曹新灵都会带着战友去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激励更多的人。
  2011年,曹新灵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工作上,他勤奋刻苦、爱岗敬业;生活中,他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一直将雷锋精神深植心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