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中医名家和他的刘氏儿科团队(上篇)
富强木易


    告急!儿科门诊密集关停
  ——“儿科医生荒”问题怎么解决?
  拿什么留住你,儿科医生?
  ——学医的为什么不想当儿科医生呢?
  儿科医生陷紧缺困局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
  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均出现了儿科医生紧缺的现象。打开各大新闻网站,翻看各地纸质媒体,类似上述刺目的标题不在少数。
  然而,在宝鸡市中医医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名老中医以儿科医生为荣,众多中青年医生也以能够成为医院“刘氏儿科团队”一员为幸。这又是怎么回事?要解开这个疑惑,我们首先要从有着“陕西中医界泰山北斗”美誉的刘云山说起。一代大医的传奇
  提起已故的宝鸡市中医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刘云山,别说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知之不多,就连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可能只知刘老是擅治儿科疾病的专家。其实,刘老在他20多岁、尚未专搞儿科之前,就已医名大噪。
  刘老的嫡传大弟子、宝鸡市名中医张卫东在他所著的《刘云山医集》一书中,记载了一件奇事:
  “1942年冬天,有一患者李五喜,男,20岁,因患伤寒发热20余天,诸医诊后,病无转机,突然气息俱无。家人已料理后事,因其身软不僵,恐其未死,急来请刘老诊治。听说病已至此,他不免想到自己年轻,初出茅庐,能行吗?后来病人家求医心切,答应去看看。至病家,诊其六脉俱无,呼吸极弱似无,四肢厥逆,但躯体温暖,摸之心窝部尚有心跳,牙关紧闭,用铡钉撬开牙齿,观其舌质红绛,苔干黑厚而燥,认为是‘热厥证’,人并未死也。病情危重,恐煎药来不及,时至严寒,急令将大白菜心绞汁半盆,嘱其家人速去买梨五斤。他先将白菜汁给病人徐徐喂下,喂入未吐知其可救,喂至一半时,患者已有吞咽动作,呼吸已还,徐徐微睁双眼。后又将梨汁喝完时,全身汗出如洗,浸透衣衫,患者喉中有哼哼声,四肢转温,脉复息平,嘱其熬小米粥慢慢与之,当晚令患者充分静睡勿频骚扰,次日以益气滋阴法善后痊愈。至今患者已61岁,身体健康。”
  读了这段鲜活生动的文字,我们是否想起了上古名医扁鹊“起死回生”的逸事典故?不同的是扁鹊救活的是暴亡不足半日的虢国太子,刘老救活的是患伤寒发热20余天的青年,扁鹊当时已是誉满天下的名医,而刘老当年才是年龄不足30的毛头小伙。
  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1974年秋,付某一家三口人误食野菌中毒,先是上腹部不适,随之剧烈呕吐,伴腹痛、腹泻,38小时后症状加剧,入院抢救曾用阿托品、二羟内黄酸钠、氢化可的松及纠正电解质等综合治疗。当夜病情加剧,神志昏迷,并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考虑为肝坏死,生命垂危。医生办公室内,被请来会诊的专家心情都很沉重,各种抢救措施均已用过,但病情仍不能控制,怎么办?“请刘老来!”刘老会诊后,即用金银花60g、茵陈30g,煎汁分多次用胃管推入,5天后这一家三口神志清醒,一周后黄疸消退,肝功正常,随后调理痊愈出院。
  张卫东说,刘老数十年曾用此方治愈50余人,早期用药效果最好。刘老还告诉徒弟,此方疗效确切,大胆使用,无须疑虑。
  据介绍,刘云山生于1916年,山东省即墨市人。15岁起当学徒,师从留德医学博士谭子东门下。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宝鸡,目睹当时瘟疫肆虐、疾病流行、生灵涂炭的惨状,便立志从医,从师于宝鸡名医孙斌衡门下,尽得老师真传。出师后他自筹资金创办了“普济堂中药店”,由于医术高超,声名大噪,求医者接踵而至。
  而真正让刘云山与儿科结下不解之缘的,是1958年冬季那场罕见的麻疹大暴发。当时医院儿科病房里住满了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死亡率很高。危急时刻,医院领导请刘云山采用中医药治疗。
  西医都没好办法,中医能行吗?刘云山二话没说,一头扎进病房,每天吃住在患儿身边,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祖国医学“麻疹宜表,疹遇热则出,遇冷则收”和“疹宜发表透为先”的理论,他提出了不宜大量输液、注意保暖、提高室内温度等措施,在病房架起40多个药锅,采用中药治疗,苦熬了两个多月,终于扼制了该病的蔓延。就在这一年除夕,市工农服装厂一名职工带着他麻疹合并肺炎、中毒性休克的小儿前来求治,刘老给孩子熬药、鼻饲中药、针灸,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孩子得救了,刘老却累倒在病床前。此后,刘老专攻儿科,一干就是40年。
  40年间,刘云山以其精湛的医术,不仅书写了一个个救护患儿的传奇,还形成了“四诊合参,尤重望舌;用药平和,轻灵取胜”等独有的学术思想,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贡献了心血和智慧。至今,不少年过花甲的老人提起刘老,还对其药到病除的医术赞不绝口。至今,不少医者翻看当年刘老的临证医案,还对其临证思维及用方用药之独特而拍案叫绝。
  正如一位老宝鸡所说:“刘老当年诊疗过程是全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经常是保卫科要维持秩序,投诉部门要解决挂号纠纷、杜绝倒号,挂号、收费、取药人员要早上班、晚下班,高峰时间要增加人员。为了挂他的号,患儿的家属常常要换着排队,从晚上排到第二天早晨。”
  2014年5月4日,一代大医刘云山走完了自己99岁的人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荣誉和让后人铭记终身的妙手仁心。
  斯人虽去,传奇未泯。刘云山在他传奇一生中带出了宝鸡市中医医院传承三代的“刘氏儿科团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医儿科专家,不仅成为宝鸡市中医特色诊疗的一面旗帜,而且在省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嫡传弟子张卫东,再传弟子田新峰、薛明,以及关门弟子刘新生,再到刘氏儿科的新秀刘婷、刘佳淳子等,一代代中医大家薪火相传,不断续写着刘氏儿科新的传奇。
  医者仁心的典范
  上世纪70年代,一名出生仅两月的女婴患了一种很蹊跷的病,不管白天晚上,只要一睡着便会频频惊醒,哭闹不止。四处求医,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有人推荐了刘云山先生。一听是中医,家长心中便有点不以为然,但为了孩子的病,还是抱着撞运气的心理去了。
  女婴的父亲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排了好长时间队,终于看了病,可拿回药来一看,是一包知了壳(蝉蜕),心想这能治病?尽管心里这样想,但刘老交代服药方法时的诚恳和热情还是打动了我。谁知,孩子喝了这知了壳熬好的汤后,竟然很快好转,令人不得不服。后来我想,如果不是刘老的殷殷嘱咐,我很可能不给孩子喝那蝉蜕汤。”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刘老的“诚恳和热情”以及“殷殷嘱咐”,打动了这位患儿家长,否则,药再好孩子有可能也喝不到。那么,刘老的诚恳热情和殷殷嘱咐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刘新生,刘老的孙子和关门弟子。他回忆说,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他从小是看着爷爷给人治病长大的。他印象最深的,是从记事起,就看到爷爷诊桌上有两件独有的东西:一个是贴着一道道胶布的空盐水瓶,胶布上面标着刻度,这解除了许多搞不清50ml、100ml到底有多少量的病人之苦恼;还有一个药盒,每位病人把药取出后,都得拿来倒进药盒,爷爷要亲自过目。有些患儿家长走不开,爷爷就让他代取,取回后也要倒进药盒,一味味地详细检查。同时,还要再仔细地叮嘱添多少水、熬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吃,甚至还要患者家属再复述一遍。
  还有一名患儿的家长说,刘老每次给孩子做检查时,总要用手捂热听诊器。事情不大,却体现了刘老的诊治充满了爱心。
  对病人如同亲人,关怀无微不至,对自己又是如何呢?
  贾赫,1980年毕业实习跟随刘老数月。在此期间,除刘老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技让他深受教益外,其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求实的治学态度也使他终身难忘。
  他说,刘老那时已年近古稀,仍然坚持在医疗一线,坚持每天晚上看望病人。除病房工作外,还一直坚持门诊上班,每天接诊患儿70余人,这对一位高龄老人来说,其辛劳是可想而知的。一直到97岁高龄时,刘老还坚持每周工作一天。
  1988年的一天早上,正在给患儿看病的刘老,突感肝区剧痛。其弟子见他脸色苍白,虚汗淋漓,立即通知病房做好准备,安排刘老住院。这时,走廊里挤满了候诊的病人,他们中有市内的,也有家住数百里外的。刘老抹了把汗,忍着疼痛说:“号已挂出,将病人看完再说。”然后和往常一样,仔细认真地诊治疾病,直到送走最后一位病人。这时人们才发现他的衬衣已全被汗水浸透,连从椅子上直起身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经过手术治疗,从他的胆囊及胆管中取出了几十块结石。
  刘老住院期间,急坏了患儿家长。不少人找到病房,可一看刘老那虚弱的面容,欲言又止。刘老问清情况后,便在病床前为患儿诊病。自己无力书写,就让看护他的学生代笔。
  刘云山在其一生的医疗实践中,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他从不吃请受礼,也不叫病人为自己办事。他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四不”:不吃病家饭,不喝病家水,不骑病家马,不收病家礼。他多次拒绝院外高薪聘请,还经常自己掏钱为贫困患者买药,向穷苦和受灾群众捐款。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验方一首”,人们都知道秘方验方的价值。可刘云山把一生积累的6个秘方、132个验方公布于众,让更多人受益。他还自费翻印珍藏多年的古书《舌鉴辨证》50多套,分赠省内名老中医、研究机构,让传统医术发挥更大作用。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恰逢他93岁生日,当医院领导带人上门看望时,第一次来到他家的人无不震惊感叹,一代名医竟然还住在一套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60平方米的单元房里,过时的家具和设施,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简朴得不能再简朴,两把木椅、一个方凳,竟然是70多年前开普济堂时用过的。
  “我们首先向汶川遇难的同胞们默哀吧”,刘老提议说,然后他又现场向汶川灾区捐款500元。
  “把金钱看得淡些、淡些、再淡些,把事业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这是他94华诞的致辞,也是一代大医对医者仁心最通俗的诠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