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做大医精诚的践行者
——记宝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梁海云

  

张丽萍

  “大医精诚”,出自“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堪称医界的医德规范,意为大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二者缺一不可。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将其作为行医之规范,时至今日,仍被医界推崇备至。
  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中医,患者都说她“年轻有为”,不仅称她医术之“精”,还赞其医德之“诚”。她,就是该院中医科医生梁海云。
  名师出高徒一腔热情让她选择中医
  中医,被称为中国国粹之一。但只要提到中医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中医医师,人们总要下意识地加个“老”字,认为只有老中医,才能悟出中医的精髓。因而,坊间素来推崇“老中医”。
  梁海云,今年31岁,患者口中的“小梁医生”。她说,喜欢并选择中医,缘于小时候看到爷爷用一把把中草药为乡亲们治病的神奇经历;而坚定她在中医道路上义无反顾走下去的,则得益于她的恩师沈舒文教授。
  “我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消化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师从国家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沈舒文教授。老师身上的那份严谨和刻苦,对我影响很大,平日里,他常常带我们出诊、整理病历、总结经验、写书等,几年下来,我受益匪浅!”梁海云说,她是地地道道的宝鸡姑娘,2014年,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心怀对家乡的热爱,来到宝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俗语说:“姜还是老的辣。”梁海云刚上门诊时,病人探头一看,转身就走了,因为“她太年轻”。“看中医,很多病人往往都会找有名望的老中医,而不轻易相信年轻中医,哪怕我们对中医学、对病人都抱有满腔的热忱。”梁海云的一位同事打趣道。简单的几句话,却也道尽了多数患者不是“老中医”不看病的心态。
  为了打破“坐冷板凳”的尴尬,梁海云戴上了大口罩,把自己面部遮得只剩下眼睛,可诊室依然门可罗雀。有一天,突然来了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士,一言不发,伸手就让医生把脉,似乎要“考”一下眼前这位年轻的医生。梁海云明白求诊者的意思,便细细把脉,结合脉象、气色,谨慎地开了四服药,患者拿上处方扭头就走。大概过了五天,这名患者又来了,进门就说好多了,梁海云复诊过后,又为这名患者开了四服药,患者服后不适症状彻底消失。渐渐地,来找梁海云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扬己之所长潜心钻研服务每位患者
  2015年上半年,一名在宝鸡做生意的四川患者,因口腔溃疡严重到不能进食而上门求诊。见到梁海云后,该患者拿着不少医院的检查单据,还未诊断就先质问道:“我这病麻烦,你行吗?”梁海云仔细看了患者的病历后,和颜悦色地说:“我先给你开几服药试一下,有效果了您再来。”三服药下肚后,患者又来了,见面就“感谢”,连说症状已经减轻,能吃饭了,希望再开几服药。后来,经过两次的巩固治疗,患者多年的烦恼终于消除。
  显然,每个患者的痊愈,都不是梁海云“药到病除”的孤例。几年来,患者的“口口相传”是对梁海云最大的肯定和鼓舞。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找梁海云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碰到的情况也日益复杂。
  “对一些罕见病或疑难病吃不准时,我就反复查找资料,或请教科室里的前辈,或求教授业恩师,尽量对疑难问题一一求证。一时难以解决或想不透的,就先记下来,专门抽时间钻研,与人探讨;不论怎样,也不会让疑问堵在心里。”对梁海云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唯有不停地汲取,才能日渐充实,不愧对当初的选择,不愧对患者的期待。
  “当今社会,能够沉下心来去钻研中医的人并不太多,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小梁却能凝神潜心刻苦钻研。”科室一位老中医这样评价道。
  近年来,梁海云扬己所长,以提高疗效为目标,千方百计把主攻方向放在突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排便障碍等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毒性反应对抗治疗方面,创出了自己的特色。2017年10月,一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求诊,梁海云以传承恩师的“个体化动态时空观”的辨证思维,把病的治疗转化到症候单元治疗上,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服中药治疗;2018年1月11日,该患者复查胃镜显示中度萎缩,遂调整药方,继续口服;当年11月24日,检查显示已好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萎缩性胃炎完全治愈。
  急病人所急中医也能“私人定制”
  经验来自临床,成熟源自阅历。大部分来看中医的患者,或身患久治不愈的顽疾,或饱受慢性病折磨,往往对治疗效果期望很高。因此,“急病人所急,想患者所需”既是中医大夫的职责,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中医想要治疗有效,就不能只抓单一表现、固定单方。”在梁海云看来,中医也能不断突破,私人定制。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利用传统中医方法造福病患的同时,她摸索出了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将内服中药改为外敷药膏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法子,还有用浸泡足浴的办法解决一些药力难以企及部位的病痛。这些创新,既延展了中医的路径,又显著提高了疗效,受到院内外的一致好评。
  曾有一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双足踝部以下灼痛难忍,行动受限,严冬也只能穿拖鞋,辗转市区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佳。这名患者入院后,梁海云结合患者症状,诊断为足痹(肝肾亏虚、湿热下注),给予口服中药补益肝肾、清热利湿,同时配合中药足浴、电脑中频、电针、双足推拿及封包治疗,因患者双足接近热源后疼痛加重,遂给予足部冷浴,症状减轻,但并未消失,治疗陷入瓶颈。梁海云认真翻阅古医案,综合患者症状及体征,自拟膏药,以蒲公英煮水浓缩,当日正下大雪,遂以雪水调和,制膏外用;三天后,患者足痛减大半,在科室主任李振荣指导下行双足针刺放血治疗,患者疼痛消失。半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再未复发。
  家乡美名扬用真情回馈父老乡亲
  “海云可是我们这儿的骄傲呢!”在凤翔县范家寨镇,提起梁海云,乡亲们赞不绝口。这发自肺腑的称赞,不仅仅是对梁海云医术的肯定和欣赏,还有她对乡亲们的一片热忱。
  每次回家,梁海云的时间都被乡亲们早早“预订”了——除了登门候诊的乡亲,梁海云还常常要去看望邻里中身体欠佳、行动不便的老人。梁海云回忆道:“有一次,我从家里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已是晚上十点钟,又在父亲的陪同下,驱车去三十里外的山脚下给一位年过七旬的癌症患者开药,进门时,屋里还是坐满了慕名而来的乡亲,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为乡亲们看完病,已是次日凌晨一点,那一次,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累并快乐着’。”
  “宅心仁厚,心如天地志自明;大智若愚,行如绳墨有章法;恻隐为怀,但愿春风来指下;恫瘝在抱,不求医誉满三秦。”这是沈舒文教授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梁海云始终铭记于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梁海云之所以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好大夫,就是因为她在用耐心、细心、诚心解除患者痛苦,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患者除了信服,更多的是称赞。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