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助人为乐
  王升堂,男,1935年10月生,蓝田县孟村镇段家村村民。为了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王升堂提出了提高柿子品质的想法。他先后3次到富平县选择优良的柿子品种,并且帮农户嫁接。为了保障每一个嫁接品种的成活率,他冒着酷暑,对这些品种认真细致地检查。王升堂还根据孟村镇实际,提出“一村一品做柿饼”的想法,让大家学习柿饼的新做法,使这个产业成为孟村镇农户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李西亚,女,1972年2月生,蓝田县蓝关街道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她不仅是单位的优秀职工、先进个人,更是一名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2012年,李西亚加入陕西曙光救援队蓝田支队,先后参加了30多次救援。她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每周的例会上给队员们讲解各种紧急包扎伤口的方法,提高全队整体业务技能。李西亚喜爱登山,每次在爬山途中都会自觉捡拾沿途的垃圾,并带下山。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张军锋,男,1960年6月生,宜君县牛家庄村驻村干部。10多年来,他勤奋工作、乐于助人,使牛家庄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得知牛家庄村9岁的黄伟与患精神分裂症的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且二人均没有户口后,四处奔波为祖孙二人申报户口,寻求社会帮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黄伟。10多年来,张军锋为黄伟捐助3万多元,争取社会救助5万元。
  贺莎莲,女,1955年7月生,榆林市金秋春光志愿服务队队长。贺莎莲带领团队常年开展关爱贫困学生、慰问抗战老兵、照顾孤寡老人等系列公益活动。她还参加“废旧针织品综合利用”宣传活动,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开展“家风家教”“卓越父母”讲座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凡人善举温暖着身边的人。13年来,贺莎莲共捐款5万多元,每年的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小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刘志琴,女,1968年10月生,留坝县中学教师。2008年,学生牟康的母亲不幸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牟康心情低落,一度想要辍学。刘志琴为了让牟康能够安心读书,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呵护他。刘志琴发现牟康喜欢主持节目,就培养他播音主持这个特长。现在,自信、阳光的牟康经常主持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
  薛龙娃,男,1979年6月生,陕西嘉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6月,在为洛南县环卫工人捐爱心早餐活动中,薛龙娃踊跃参加并捐款4.5万元。2016年9月,薛龙娃得知洛南县的6个村没有修通村水泥路,群众在雨雪天出行非常困难,便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出资21万元帮助这6个村修通道路。2017年8月,薛龙娃出资20多万元为洛南县城北社区修建了休闲广场和活动室,让群众有了休闲娱乐场所。
  见义勇为
  曹宇芬,女,1976年6月生,咸阳市中心医院社区管理科主任。2018年8月1日晚,曹宇芬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现一名男子低头跪趴在人行道的隔离墩上,双手下垂。出于职业本能,她立即上前查看情况,连连呼叫,但该男子没有任何反应。她立即将男子就地平放在人行道上,一边呼喊周围群众拨打急救电话,一边用手为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随后双膝跪地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直至救护车赶到现场。
  刘浪浪,男,1991年2月生,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龚圪堵村村民。2018年8月8日晚,他从老家返回延安途中,经过老沟岔桥时,发现汹涌的洪水顺着河道冲了过来。他立即拨打当地110,报告了西川河上游的汛情。随后,他及时将情况告知下游群众,督促他们紧急撤离。一开始,邓家沟附近河道里施工的工人们还不相信他的话。在刘浪浪的再三劝说下,他们才在洪水淹没河道前撤离了工地。
  陈尚典,男,1965年10月生,石泉县中池镇城镇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超,男,1973年11月生,石泉县迎丰镇庙梁电站站长。2018年10月2日,家住石泉县中池镇城镇社区的陈超、陈尚典一行驱车沿210国道前往西安,当车行驶到宁陕县广货街镇秦岭峡谷漂流景区时,他们勇救一落水小男孩。两人见义勇为的事迹在石泉广泛传播,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段武杰,男,1972年7月生,韩城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水产养殖工程师。2014年8月24日,段武杰和朋友在返回城区的高速路上,发现路边绿化带中有一辆翻倾的小车。他立即停车救人,把车内一家三口救出。2016年10月6日,段武杰在澽水河二环桥附近巡堤,发现一辆满载盖板的大型拖拉机翻车,驾驶员被压在车下无法动弹。段武杰和另外两名同事立即上前救援,拨打120并联系其家属。像这样的事情,只是段武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事迹中的一小部分。
  张壮,男,1978年8月生,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科员。2018年8月22日下午2时左右,休年假的张壮带着孩子在日照任家台渔村的海边游玩时,看到海里有两名青年正朝他挥手呼救。他在村民救援渔船的帮助下,与众人一起将两名青年成功救上了岸。
  诚实守信
  耿兴利,男,1949年1月生,永寿县绿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2016年秋,耿兴利在县农行办理业务时,偶遇四川成都果品客商李成志,发现李成志将皮包落在了椅子上,他立即想办法联系失主。李成志拿到失而复得的皮包后激动万分,当即拿出500元要酬谢,被耿兴利婉言谢绝。2017年春节期间,耿兴利与当地群众合作,种植销售香谷米杂粮,并承诺按2016年市场价格每斤3元予以收购。到了秋季收购时节,由于陕北杂粮种植面积扩大,香谷米收购价从每斤3元降至2元,耿兴利信守承诺,仍按约定价格3元进行了收购。
  高东奇,男,1955年4月生,米脂县银州石油运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银州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东奇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创业理念,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为社会办实事,20多年来,经营加油站始终坚持以高质量为准则,靠信誉谋发展,从未出售过一滴假冒伪劣油品,从未发生过一例合同纠纷,合同履行率高达100%。
  齐卫芳,女,1971年2月生,佛坪县轻工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28年来,她从一线工人成为企业管理者,她把“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奉为企业发展的金科玉律。2006年,一位大客户因漏发订单面临装配线即将停产困境,得知情况后,齐卫芳立刻安排、连夜赶工,并乘飞机辗转十多个小时亲自将货物按时送到客户手中,虽然订单没有获得利润,但是她的行为感动了客户,为企业赢得了好声誉。
  鲁保存,男,1968年7月生,山阳县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从购买生猪到屠宰,从防疫检测到化验等严把质量关;以“让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把“诚信求实,开拓奉献”作为公司使命,坚守对顾客承诺,凡前来公司购肉者一律先不付款,待大肉销售后,群众反映良好再结算。
  敬业奉献
  邓良勤,女,1961年8月生,蓝田县宣堡村如意幼儿园园长。坚守教育事业36年,收养了十几名单亲孩子及智障儿童,照顾了100多个全托的留守儿童。她用快乐教育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孩子,用坚毅和执着,用爱心和智慧,投身教育工作的最前沿,让残疾、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杨鹏,男,1983年11月生,西安交警新城大队解放路中队辅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对路口有益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他是一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交通辅警。老百姓叫他“西安最帅交警”,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哨音,心里无比踏实,充满温暖的安全感。
  米进锋,男,1979年7月生,富平县公安局薛镇派出所所长,一级警司。201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加班侦破一起绑架案,忙于工作,没有把年幼的儿子送回家,父母在来看望孙子返回的路上因严重车祸双双离世。在外执行任务的他,没有见上父母的最后一面。在公与私、工作和家庭中,他依然选择了前者,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忠诚。
  苗媛,女,1971年12月生,延川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她是延安市公安禁毒战线上唯一的女队长,在她的带领下,共侦破贩毒案件160余起,其中破获“5·02孙某、孙某某”“5·08王某”“5·09张某”等75起重特大贩毒案件;摧毁毒品犯罪团伙46个,缴获各类毒品10余公斤,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180余人,收戒吸毒人员1800余人。
  张王刚,男,1956年5月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教授。张王刚教授从医35年来,主要从事血液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敬业奉献,潜心钻研,成就卓著,尤其在担任血液科主任期间,致力于科室的发展,使血液科由最初的18张床位增至105张,发展成为西北规模最大的血液病治疗中心之一。张王刚先后荣获陕西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白求恩奖、国务院特殊津贴。
  孝老爱亲
  李建萍,女,1969年5月生,西安市沣东新城三桥街办陕一针小区居民。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李建萍却十六年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婆,用一颗孝心温暖着公婆的心,她无微不至照顾公婆的事迹在小区传为佳话,影响着周围的人,她用孝心诠释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
  王建明,男,1974年4月生,三原县新兴镇焦寅村村民。王建明的父亲、哥哥、嫂子先后离世,他担负起了照顾母亲、侄女、侄子的重任。别人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人家一听他带着两个孩子、一个老人,都打了退堂鼓。王建明说:“娶不上媳妇,我就一个人过!再苦再累,我也要让孩子读书上学,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如今,王建明一家住进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张明龙,男,1990年3月生,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先农村村民。2014年5月,薛娇的孩子武靖尧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丈夫因此离她而去。张明龙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薛娇,并与她重新组建了家庭,承担起为继子求医的责任。张明龙说:“娃虽然得了这么重的病,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竭尽全力。我想让娃健健康康地把这一辈子走完。”
  陈万明,男,1968年7月生,富县北道德乡湫塬村村民。1991年,陈万明与李莲红结婚后,就把村里与他们无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孤寡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他与4位老人同吃同住,精心照顾4位老人。陈万明的两个孩子也从小把这4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来对待。如今,这4位老人已有3位谢世。陈万明说:“他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他们虽然不是我的亲人,但胜似亲人。我这样做也是应该的。”
  张怀昌,男,1956年9月生,佳县峪口乡任家畔村村民。张怀昌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的母亲,他给自己制作了作息时间表和母亲的膳食表,并贴在醒目位置,每天定时为母亲擦洗身体、按摩、喂水喂饭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敬老孝亲。母亲去世后,他帮扶邻里,救助孤残,先后50多次深入陕北贫困山区帮扶留守儿童、贫困学子、孤寡老人等2000余人次。
  纪大英,女,1957年4月生,白河县构朳镇凉水村村民。1994年,纪大英的丈夫、小儿子相继去世,她毅然放弃改嫁,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精心照料双目失明的婆婆。20多年来,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婆婆准备好饭菜,再下地干农活。她每天帮婆婆梳头、陪婆婆聊天,天气好的时候,她就把婆婆扶到院子里晒太阳。婆婆年纪大了、疾病缠身,动不动就骂人,但她从不和婆婆顶嘴,总是默默地照顾着婆婆。
  自强励志
  杨锐,男,1988年8月生,蓝田县焦岱镇焦岱街村人。他自幼患有先天足内翻、先天性心脏病、脊椎侧弯等多种疾病,但他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7年,他负责运营村庄“腾讯为村”平台。2018年,他被聘为“为村助教”,受邀参加腾讯总部“为村助教”培训。他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把一场村集古会做成万人围观的村庄盛事,帮助焦岱镇瓜农解决了50亩西瓜的销售问题。
  刘满义,男,1965年12月生,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西杨万村人。他3岁时两条腿被汽车齐根轧断,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只能靠一截废汽车轮胎艰难地移动。几十年来,他做过编织工、电焊工,修过自行车,从事过不少职业。3年前,他利用自家的房子开了五金建材店。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小店的生意很不错,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回顾起过往,他笑得一脸满足:“虽然这些年过得艰难,但总算熬出头啦。”
  罗贤文,男,1973年12月生,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北神沟村村民。因他身体不好,家里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不等、不靠、不要,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他承包了5亩果园,苦干加巧干,不怕苦不怕累。在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果园效益越来越好。2017年,他家新建了3间平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如今,罗贤文一家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
  张莲莲,女,1952年3月生,延安市安塞区真武洞街道雷坪塔村村民。她是一位种树“种上瘾”的农村妇女。37年来,她为175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不仅使她一家完全脱贫,还带动了其他村民开始植树造林、脱贫致富。她致富不忘扶贫帮困,出资为村民拉通了电话线、拉通了雷坪塔村的照明电路,还为村里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她争取政府支持修通并硬化了雷坪塔村至大南沟3公里乡村道路,并为东营小学改善了教学及文体设施。
  王丹,女,1987年3月生,府谷县特殊教育学校美术、律动老师。“虽然我听力有缺陷,不能听到美妙的声音,但我要学会说话,要和健全人一样平等交流对话,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样能做到。”她凭着自己的才学,让许多听力有缺陷的学生爱上了美术。曾被评为榆林市“聋人天使”的她,用心中大爱感化教导着30余名学生。
  杨有富,男,1957年7月生,西乡县柳树镇马营村二组村民。命运夺走了杨有富的双手,却铸就了他勤劳坚毅的品格。多年来,面对妻子智障、儿子上学的困境,他一人艰难地支撑着家。在脱贫攻坚的春风下,作为贫困户的杨有富重燃信心:“当贫困户不光荣,脱贫致富才光荣!”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他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实现了自主脱贫。杨有富用“隐形的双手”、坚强的毅力,承担起常人无法忍受的重担,展示了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
  杨存香,女,1971年8月生,平利县老县镇太山庙村四组村民。杨存香患有糖尿病,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类风湿关节炎;丈夫连续发生三次脑溢血和脑梗,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年来,杨存香倾力照顾瘫痪丈夫,悉心培育儿子考取大学。她不等不靠,参加技能培训,开办“爱心缝纫店”,以“人穷志不穷”的坚毅,赢得村民一致称赞。2018年,杨存香被评为平利县脱贫攻坚自强励志标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