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金融之窗
第06版:连载•广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一号文件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号文件
■莫伸/著
李百灵是2003年退休的。退休以后,他用全部精力做了一件事,就是写文章。他写的文章基本上全是与自己切身经历有关的。尽管他写文章的水平事实上已经很高,但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他仍然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这位年近七旬的长者,便像小学生一样钻进资料室档案馆,用一种孜孜不倦的刻苦,认真查阅着历史上的各种档案资料。
这一查阅,他六十多年的生活经历立即被调动起来了。这使得他手中的笔如泉喷涌、如潮澎湃,结果他很快完成了一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书稿,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户县诸多事件和人物。全书基本上写的是农业合作化这段时间内的人和事,李百灵是一位几十年社会生活的亲历者,又是一位勤于思索的思想者。这就注定了他只要动笔,写出的文章就一定不同凡响。
他如实地描述了1954年的情况。
1954年,以消灭私有制、实行以农业合作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提上党中央的议事日程。而在基层,从前农民或者单干,或者成立互助组的形式已开始被农业合作社的浪潮所冲击。李百灵写道:
1954年6月以后到1955年开春的建社工作,陕西不少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强迫命令现象。在贪多、贪大、求高、求快的急躁情绪支配下,有的乱提口号、乱扣帽子;有的不顾条件“一鞭子吆”;有的搞“户户报名,村村建社”,对报名入社的“敲锣打鼓欢迎”,对不入社的“轮班说服”,如此等等。在具体的工作中,过急地把牲畜农具“归大堆”,而且作价偏低,还期过长;有的还宣布取消了土地报酬,这些举措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1955年春季,中国农村出现了相当紧张的情况,农民生产情绪不高,不积极锄麦、翻地和积肥,不投资生产,但却抢购生活资料,大吃大喝;有的卖大畜买小畜,卖掉牲畜再入社;还有的乱杀耕畜,滥伐树木。
1956年过去,1957年很快到来。
这一年,合作社已经用跑步的方式在户县普遍地建立起来了。用李百灵的话说,从此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全由不了自己了。他们每天早上蹲在敲钟的大树下,听队长的指派,叫干什么就只能干什么。这个时候的大集体的确充分显示出便于指挥的威力,但这种便于指挥却往往是瞎指挥。夏收大忙之际,时阴时晴,本应发动群众抢收抢打,上边却向全县提出了“碾场服从秋种”的口号。结果收回的小麦长时间堆垒,竟然拖了一个多月还碾打不完。到后来无论是地里未收的小麦,还是场中堆垒的小麦,都生出了绿油油的芽子。小麦大量减产不说,质量也大打折扣。至今户县60岁以上的人,对吃了整整一年的“芽芽麦”都记忆犹新。
问题出现得那样多,牵涉的范围那样广,于是农民怨言不绝。
原籍户县、在华东地质局测绘大队工作的邢振元,在回家探亲时发现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是直接向党中央写信反映。邢振元向党中央报告:现在的农民已经由分散的个体经济转变为高级合作化的经济,按理说生产情绪应该高涨,生产率应该提高,农作物也应当增产。但情况恰恰相反。目前社员们的生产情绪普遍不高,对搞好合作社没有信心,混一天算一天的思想严重。总之,无论社干部还是社员,都没有把社里的事情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做,都抱着“一推六二五”的态度在对待合作社的工作。正是由于上述情况,现在农村里还有单干户,他们死活不入社。因为他们看到了,高级社的生产情况及社员个人的收入都不及初级社,不如互助组,甚至不如单干户。
邢振元反映:现在农民反应很大,地主富农及其家人有怨言但不敢声张,贫农和新中农却怨声载道、怨言颇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
照老百姓自己说:我们一年忙到头,吃的不富余,谁还有心情干活呢?但以我自己看来,农民所说的,也许是原因之一,但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
1.农民的觉悟不高,私心太大。一看现在不能私人发财致富了,于是努力劳动的心情就不大了。
2.合作社发展太快,摊子太大。有的连互助组都没有经过就建立了高级社。社干部无经验,管理不善,使社里的财产无形中受到了损失,减少了社员的收入。如县西南乡一带,在1956年夏收正忙的季节,合作社不是抢收庄稼,却规定(有的是工作组组长规定的)社员一辆马车一天只装8车麦子,而且不管路途远近。结果由于骤雨而降,下坏的麦子无法计算。这也是造成当地人民口粮不够的原因之一。
3.社干、社员都没有爱社如家的思想。因此,现在的庄稼不是做得细致,而是粗糙不堪。
4.那些年轻社干缺乏务农的经验,却不愿向老农请教,不听老农的教导,各自搞一套。社里分工不结合实际,不根据社员所长去派工,而是以感情用事,结果多数社员不满意。
5.合作社社干脱产情况严重,有的社干偷懒,借故不参加生产,但却能根据误工记工分,发红时间同样拿报酬。社员对此很不满意。
6.牲口集中饲养以后,由于管理饲养不周,牲口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其次牲口的饲料留得太少,而且忙闲一样,因而牲口长得很瘦,经常要请兽医看病,因而药费花得也很多。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