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传统文化现代年
本报记者王星

  今年春节,一部被誉为“2019最走心短片”《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让这只粉红猪小妹和国人的新春团圆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被戳中泪点。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对于现代人而言,选择的内容越来越多样,衣食住行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把春节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科技方式也成为新年里国人的重要变化。
  年夜饭,是人们除夕夜的“重头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烧带鱼、炸麻叶、猪肉白菜饺子,绝对是桌上的“硬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老百姓餐桌上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渐渐变成了家常菜。而春节期间,人们更喜欢营养搭配的健康饮食,各类瓜果蔬菜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置办年货的方式在今年春节变化很大。以往,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于上集市置办年货,生怕晚了就买不到年货。在网络便捷的现代,只要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能快递到你的家门口。
  除了吃上的变化,春节期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过年。随着交通建设完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的发展,很多市民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订下旅游产品,还有不少喜欢自由行的年轻人,提前办好签证,并在网上订好机票和酒店,不受团队游的限制,利用春节假期,玩得更惬意。
  从电话短信祝福到微信祝福,人们拜年的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烙印,也有更多的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习俗,利用假期走进书店、博物馆,为自己“充电”放松……其实,无论过春节的方式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真情实感的流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