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喜爱,已经摆脱了简单模仿和概念化的定义,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不再是图书馆里的成语典故,不再是古玩店里的陈年旧物,更不是那些早已被时代淘汰了的陈规陋习,而是生活中的时尚、乐趣和品味——
生活里的文化味
本报记者于虹



     
  文化就是电视台的收视率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如果国宝会说话》《朗读者》《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频频亮相,不仅赢得了口碑,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及高雅艺术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在轻松愉快的形式中完成了一场传统文化大众化的转变,也完成了各大卫视收视热点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发生,来自观众的需求。
  市民李丹丹说,有很多年,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里,都是各种娱乐明星在舞台上做游戏,她和老人不明白,这些娱乐节目有什么好看的,但孩子一句“电视里都是这些,不看这些能看点什么?”让李丹丹半天接不上话。
  在2012年,一档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席卷荧屏。因为在大众的心中,一直是“民以食为天”,舌尖上、口腹之欲的事都是大事。在前两季里,不少忠实的观众,跟着《舌尖上的中国》,走遍了中国的山川乡村。一些网友感言,每到饭点,就着屏幕里的烟火气,都能多吃一碗饭;也因此衍生了一大批美食节目,从介绍美食到制作美食,再到厨艺大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与此同时,因时代需要和受众诉求,一批以多样形式创新传播主流价值理念的综艺节目乘势而起,以其文化气质俘获了观众的心。《国家宝藏》中,故宫博物院联合八大博物馆,让民众甄选国家“重器”,在节目结束后,于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这让文化综艺节目逐渐脱去“高冷的外衣”,变为大众可接受并乐于接受的存在,从而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上新了·故宫》更是打破了人们对故宫的刻板印象,“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并打造承载故宫故事的文创产品,创新传承故宫文化;《朗读者》以“访谈+朗读+解析”的形式,邀请嘉宾围绕当期主题词分享亲身经历,朗读相关精美文章,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让观众从中体悟思想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自文化综艺节目“逆袭”荧屏之后,包括诗词、文物、书信、国乐等在内的文化载体拓宽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边界。据统计,2018年,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超过70档。
  一系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说明了观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需求,这一类回归传统文化价值的节目恰恰满足了观众对于文化节目的需求和期待。  爱好显示普通人的文化味
  市民刘波说,相对于如今的吃穿不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每天考虑的是如何能吃饱饭、穿得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味追求物质早已被抛弃。
  “主要看气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这些新鲜的说法,是市民王丽娜从孩子嘴里听到的。在她看来,家长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如今,人们闲暇之余愿意花时间与金钱在文化方面投资。不少城市里都有各种类型的读书会,一些人利用业余时间,诵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进行研讨、思辨,给自己充电,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其中一些传统文化的著作,对于他们虽然会感到晦涩难懂,但是经过老师专家的解读,也认识到了其中的深意。不少人也愿意周末时进剧场,听歌剧、戏曲,看文艺演出。除此之外,面向成年人的书法绘画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今年35岁的杨丽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业余时间除了看孩子,就是找三两友人逛街聊天。一次,好友偶然提议周末去找兴趣班学点东西,几个闺蜜一拍即合,一起报了绘画班。“我没学过绘画,也没什么基础,开始心情十分忐忑。”但来到画室后,看到其他年龄相仿的人坐成一排轻松学习,她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当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完成时,心中的喜悦不可言喻。
  像杨丽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都热衷参加成人兴趣班,特别是书法课、绘画课、花艺课、茶艺课等颇受关注。他们希望通过培养一个爱好来丰富生活、提升自己,也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下一代。
  微信晒出年轻人的新品味
  有人认为,“90后”和“00后”的网络世界都是“二次元”。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被年轻网友留言刷屏,更有人专门做了剪辑,在这段《钟表组王津师傅cut》里,你会看到不断弹出的“帅得我全程舔屏”“表白王师傅”这样的弹幕。
  某网站在2017年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创作歌曲,歌词提及从原始部落到商周的历史,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在网站上看到很多点击率上万的古风歌曲,以及将动漫音乐、流行音乐改编并用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视频。这样的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
  那些年轻人曾经的“心头好”,是在咖啡厅拍照发个微信朋友圈,或在各种“洋节”疯狂买单,这类举动通常被冠以“小资”。如今,他们“打卡”已经远离了这些地方,反而是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成了他们的首选。
  现在的“文化潮流”在校园里同样反响强烈,今年大三的刘娟说:“以前学校组织活动,偏娱乐化的较多。而最近,很多学院学生会都在举办‘诗词大会’‘朗读会’等文化活动。”大学生王淑怡说,在《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前,她对唐诗宋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高中时期,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背诵。而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看到不少学生参赛,在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应用古人的诗词表达,这种诗情画意哪里是现在的几句话能表达出来的。再加上专家对古典诗词的解读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际遇,能在须臾之间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与王淑怡一样因节目而爱上古诗词的并不在少数。
  《上新了·故宫》除了节目获得好评外,它的文创产品更是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这些产品一上线就迅速被一抢而空。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开始逐渐关注中国本土文化,文化自信不断提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